不忘历史,武汉学子走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1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白龙海)7月10日至11日,武汉市东湖中学26名师生先后走进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与五常市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在沉浸式历史课堂上,学子们以赤子之心对话民族苦难,以青春誓言回应时代使命。有学生立下“参军报国”的志向,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强国有我”的担当。

东湖中学师生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在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学生们依次参观了细菌战体系、人体实验、细菌武器研制等展区。展馆内陈列的3000余件文物、2805名殉难者名单墙,以及冻伤实验室、毒气储藏室等复原场景,以铁证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的暴行。

讲解员讲述“母爱实验”“冻伤实验”等暴行时,该校高三毕业生周子恒紧握双拳:“眼前的罪证实物与影像令人战栗。日军累累暴行罄竹难书。这段历史是民族之痛,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他当场坚定参军意愿:“上大学后,我决定参军入伍,为守护和平贡献青春力量。”学生许馨月哽咽道:“今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忘国耻,不忘过去,努力学习,让祖国繁荣富强。”

东湖中学师生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五常市革命烈士陵园承载着东北抗联英烈精神的红色地标,安葬着104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陵园内矗立着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副军长张忠喜等英烈的纪念碑,他们的事迹在纪念馆中永久陈列。东湖中学师生祭奠长眠在此的抗联英烈,并在纪念碑前敬献花束。

东湖中学师生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在纪念馆中,学生邵新宸被一封家书深深触动。纸张早已泛黄,字迹却仍清晰如初,那是一名年轻战士写给家中母亲的信。信里没有慷慨悲歌,只有细细叮咛:“娘,儿若回不来,您要好好吃饭,别太挂念……”读至此处,邵新宸心骤然抽紧。他笔尖流淌出的,是战士面对牺牲时令人心颤的平静和对亲人的挂念。这也让他体会到何为“舍小家为国家”的壮烈情怀。

烈士陵园里,还有一些无名烈士碑,黑色的花岗岩墙面没有一个字,只有阳光在石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学生们静默肃立,在碑前献上花束。该校团委书记王晶轻声说道:“这些无名英雄,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这片土地上。”

东湖中学师生向抗日烈士纪念碑献花。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东湖中学党委书记向勇表示,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让学子们触摸到历史的伤痕,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担当的种子。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正如孩子们在实践活动笔记上所写的那样:“英雄的血不会白流,我们将以青春之名,续写盛世华章。”

【编辑:王戎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