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两年再次考察湖北,对湖北武汉发展提出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需要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以来,武汉广大干部迅速行动、积极作为,以学拓视野,以比激活力,以赶破瓶颈,以超建新功,持续提升政治素养、支点意识、发展本领、担当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淬炼身手,砥砺前行,展现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新气象。
■ 在拉升标杆中突破
敢与强的竞高低
武汉系统谋划,推动干部素质提升“六大行动”全面走深走实,构建出“1+3+N”落实体系——
“1”为《武汉市落实〈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实施方案〉具体措施》,指导全市各行各业、各级党组织有措施、有章法、有实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3”为“学习提能”“实践强能”“考核促能”3个专项方案,让全市在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中,有目标、有方向、有重点。
“N”为对照省委80条贯彻落实措施,制定印发114项细化任务清单并明确责任单位,确保省委、市委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不留空白。
“凝心铸魂”居于首位。
全市上下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强化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一体贯通学习,扎实开展党性锻炼,有力推动干部政治素质稳步提升。
5月22日,武汉市委党校市管局级干部进修班的学员来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与科研人员互动交流,实地观摩创新技术成果,深刻体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重任在肩。
武汉梳理“人才引领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等3条线路、13个点位现场教学,目前已有4000余位党员干部学习。
掌握了思想武器,更有力锻造实践利器。
“鞋子陷在泥里拔不出来时,问题一件接一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修建厂房,更是一块‘干部成长田’。”盛夏7月,站在长飞先进半导体武汉基地崭新的厂区前,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处干部尹位望着门前笔直的柏油马路,脑海中仍浮现出两年前的场景:拆迁后的泥地上堆满砖块瓦砾。
如今,这片泥地已蝶变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碳化硅半导体生产基地,可年产36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满足144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需求。
“变的,不只是这片地,还有人。”尹位说。
敢与好的比,敢与快的赛,敢与强的竞高低。
在服务长飞先进半导体这一重大产业项目的过程中,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魏明带领团队对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到先进地区实训学习,到最前沿的产业攻坚中挑重担、打硬仗,创造了10个月封顶、20个月通线的“光谷速度”,比全球晶圆厂平均建设周期缩短3个月。
拉升标杆,是为勇争一流。这内在要求是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干则干好、干则必成。
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提出的“要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要求,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对标学习先进城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探索实践,组织专班开展对标学习调研,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对标争先”落地见效。截至目前,武汉已选派260名左右干部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开展调研式实训。
武汉还推动各区、企业、高校,立足“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同类对象,确定对标对象,并制定具体措施,让全市党员干部队伍心有标杆、行有方向、干有遵循。
东西湖区选择对标学习深圳市龙华区,学习龙华区发挥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学习如何根据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武汉“临空经济+长江经济带”双枢纽节点。
青山区选择对标学习杭州市钱塘区,从科技创新生态构建、产业梯度转型、项目推进机制、招商引资生态、空间规划与产城融合、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协同等7个方面深入学习,研究干部跟岗学习计划,在浙江大学举办“踔厉奋发、转型发展”主题培训班。
武汉地铁集团对标学习上海地铁成熟的运营经验,聚焦精细运营提升服务能级,探索具有武汉特色的百年地铁品牌建设路径。
武汉各市直单位分行业、分领域对标学习,谋深谋实一系列务实有效举措。
市科技创新局全面对标深圳科技创新,提出科创平台强基提能、核心技术攻坚突破、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等3大对标行动、7项重点任务。
■ 在攻坚战场上提能
敢啃硬骨头
武汉明确把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引导广大干部全面提升与武汉转型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能力本领。
武汉推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改革攻坚、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急难险重、基层治理“六个一线”,让他们在火热实践中淬炼,在攻坚战场上提能。
“转岗时心里还在打鼓,担心自己抓不好这项业务工作。得益于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安排的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实训,我迅速成为机动车排气检查方面的熟手。”武汉市生态环境局黄陂区分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郑红刚说,他是一位转岗到执法一线不足半年时间的“新兵”,之前在政工系统工作多年。
2月份,郑红刚和其他6名一线人员被派往外地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14天里,大家起早贪黑爬车身、看仪表、钻车底,累计检查1600余辆重型车,既顺利完成了任务,也熟练掌握了重型车排气污染检查要点。
今年4月,光谷为了给人工智能+办公室选拔4名干部,邀请了1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当考官,从企业、产业的视角遴选干部。不少应考者表示,这种考试方式,对他们懂政策、懂产业、懂创新、懂服务提出了极大考验,也让他们能更适应今后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加快壮大光谷的人工智能产业。
“干部素质提升年”的本质是“磨刀”与“砍柴”的关系,通过干部提能让刀变得更锋利、更好推动转型发展、助力支点建设。说到底,“干部素质提升年”的质效最终要靠经济发展的成效来检验。
“上个月,街道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居全区首位。”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朝娟介绍。
“服务企业就像种地,首先得清楚地知道哪块田缺水、哪棵苗生虫,了解企业的痛点,才能‘对症下药’,做好精准服务。”今年45岁的徐朝娟一直把自己当作服务企业的“零号员工”。
早前,中粮贸易因遭遇棘手难题一度动了“搬家”念头。上午,徐朝娟在该企业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中午,徐朝娟就和市、区两级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到企业现场办公。
“没想到徐书记这么上心,几个小时里就联系职能部门,上门帮我们解决问题。”中粮贸易相关负责人说。
此后,中粮贸易主动向业内合作伙伴宣传这里的营商环境,牵线推荐了武汉正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产业链企业落户水果湖街道。
徐朝娟坚持每周走访企业,“去过了就要思考能帮企业解决什么困难”。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徐朝娟为企业开设共享食堂、兴趣培训班,设置托管班、共享车位、共享健身区……
勇破难题是检验干部本色的试金石。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广大干部只有强内功、修实功、练硬功,磨好“金刚钻”,才能揽好“瓷器活”、干出“漂亮活”。
■ 多去一线“抓活鱼”
善出实招办实事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越来越多的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促发展。
作为青山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的一名干部,王振为破解共享单车停车运维成本高、调度混乱等问题,带领队员与企业开展“马路办公”,引入“蓝牙嗅探”和AI视频识别设备,多措并举推动智慧化,让单车调度从“打乱仗”转向科学调度,单车转运效率从日均300辆提升至500辆,效率增长67%,企业成本大幅降低。
在王振看来,提升自身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下到街头巷尾,多去一线“抓活鱼”,当好企业和群众的“贴心人”。
为厚植干部为民情怀,武汉持续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工作,持续选派40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社区实践锻炼,进一步推动干部参与基层治理。
蔡甸区组织100名干部下沉莲藕产业链基地,推动建立完善“电商+龙头企业”产销机制,同步深化“四下基层”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江夏区集中开展“百家企业”大走访和“百个项目”挂点服务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江汉区聚焦辖区部分楼宇空置率较高、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开展“扫楼扫园”专项行动,组建38支商务楼宇服务突击队,分片走访1200余家重点企业,点对点送服务、面对面讲政策。
江汉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干部高阳就是一位突击队队长。他在走访武汉久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时,了解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主动对接市、区专业部门提供指导,帮助企业加速纳入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培育库。
“服务企业最怕隔靴搔痒,必须从‘能解决什么’出发,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问题在一线解决,让能力在一线淬炼。”高阳说。
为破解“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武汉市委组织部强化精准考核、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考准考实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实绩实效。
用好用活公务员职级职务有关举措,坚持向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的优秀干部倾斜,让有为者有位。
随着“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走深走实,在武汉,一批批优秀党员干部如破土劲竹般拔节生长,以实干担当擦亮干部本色。
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武汉各级党员干部正以昂扬的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全面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力求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谢会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