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智能网联汽车吗?暑假爱心托管特色课让孩子们认识多维武汉

7月的武汉,暑气正盛。在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展厅里,一群孩子正围着一辆最新款岚图梦想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它的车门是怎么自动打开的?”“它真的能自己开车吗?”而在几十公里外的中通快递湖北省管理中心,另一群孩子跟着父母体验快递分拣的流程。与此同时,奓山新社区白鹤泉青少年空间里,孩子们正捧着新鲜的蔡甸莲藕,一边观察一边听老师讲述“蔡甸藕王”的故事……

当传统的托管班仍停留在作业辅导与兴趣拓展时,武汉的暑假爱心托管课堂悄然上新,将整座城市变成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暑假爱心托管班(以下简称“暑托班”)不只是一个“托住”孩子的地方,更是让孩子们走近城市、了解城市、热爱城市的窗口。通过特色课程设计,暑托班将城市文化、产业特色和社会生活融入教育,以“城市即课堂”的理念,成为孩子们与社会深度对话的成长契机,实现从“看护”到“育人”的深层价值。

从课堂学习到产业前沿,孩子们走进创新第一线

“这就是东风最新研发的智能网联汽车吗?”在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展厅,50名来自武汉经开区绿岛社区托管班的孩子睁大了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孩子们在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展厅参观。通讯员供图

从老照片里的第一辆东风卡车到最新款的岚图电车,从精密的发动机零部件到智能驾驶的模拟演示,孩子们仿佛走进一条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时空隧道,沉浸式体验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谭石文正在介绍汽车原理。通讯员供图

“大家知道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要放在底盘下面吗?”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管理工业工程总监谭石文的提问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汽车原理拆解成一个个小故事:“电池放在下面,就像人的重心要稳,这样车子跑起来才不会摇摇晃晃。”

孩子们坐得端正。记者刘克取 摄

让产业资源变成教育资源,“中国车谷”的创新基因点燃少年心中的火种。在随后的创意课堂上,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心中的未来汽车。有人画出了会飞的环保车,有人设计了能潜水的探险车,还有孩子脑洞大开,画了一辆用彩虹糖当燃料的新型动力车……托管班项目负责人许黎娜笑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里藏着未来的汽车工程师。”

孩子们展示创意汽车积木玩具。记者刘克取 摄

从生活日常到城市运转,孩子们感受城市脉动

“请把这两个包裹送到对面的货架上!”在东西湖区中通快递湖北省管理中心,7岁的黎沐宸抱起包裹,像一阵风似的冲向指定位置。这是他第二年参加东西湖区“小候鸟”暑期托管班,讲课的老师程云是中通快递湖北省管理中心的员工,也是他的妈妈。

孩子们正在上课。记者刘睿彻 摄

“快递物流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如果没有快递,你们喜欢的玩具、爸爸妈妈买的菜,不可能这么快就送到。”为这次讲课,程云将课件做得童趣十足,还找来了演示快递全流程的动漫视频。

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快递业务量常年位居中部地区前列。东西湖区作为国家级物流示范基地,聚集了中通、顺丰等多家快递龙头企业,日均处理快递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在这里,智能化分拣设备24小时运转,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快速分拨到武汉三镇的每个角落。

小朋友正在互动。记者刘睿彻 摄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程云设计了一场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分成三组:分拣组要根据目的地城市将包裹分类,运输组要规划最优送货路线,客服组则要处理“客户”的查询和投诉。“为什么这个包裹要先送到汉口再转到武昌?”“为什么快递车不能走最近的那条路?”在游戏过程中,一个个问题不断抛出,孩子们渐渐明白了看似简单的背后,原来藏着这么多学问。

东西湖区“小候鸟”暑期托管班已经连续第三年举办。负责人毛雅芹介绍,这个托管班的26个孩子中,有14人的父母就在快递行业工作,大多是快递员、分拣员等新就业群体从业者。

“过去孩子们只知道爸妈‘送快递很忙’,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中通快递湖北省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王锋说,公司专门调整了部分家长的排班,让他们能轮流参与托管班的活动,“当孩子们知道父母参与构建了这座城市的经济血脉时,那种自豪感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从乡土认知到城市认同,孩子们吃在武汉、爱在武汉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长莲藕是来自哪里的吗?”

“我知道!是来自武汉蔡甸!”课堂上,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志愿者黄昕恬正举着一根莲藕,向孩子们讲述蔡甸“藕王”的故事。“‘藕王’长3.473米,相当于四个小朋友伸平手臂加起来的长度!”黄昕恬邀请4名小朋友站起身,展开双臂,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片惊叹声。

黄昕恬正在邀请小朋友回答问题。记者刘克取 摄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蔡甸莲藕以其“九孔十三节”的独特外形和粉糯香甜的口感闻名全国。数据显示,蔡甸区莲藕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超过15万吨,总产值达18亿元,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场。莲藕深加工产品如藕粉、藕带、藕汁等,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孩子们认真观察蔡甸莲藕。记者刘克取 摄

课程从观察开始:孩子们用手触摸藕节的粗糙表皮,用鼻子嗅闻清甜的香气,最后品尝脆生生的藕片。“甜甜的,脆脆的,有点像马蹄。”8岁的黄崇如诗仔细品味后说道。

暑托班课程教具——莲藕。记者刘克取 摄

“我们希望通过莲藕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在乡土文化中读懂城市的根脉。”课程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副书记周旺章是土生土长的蔡甸人,据他介绍,整个课程体系包含四节课,从科普莲藕的生长习性和营养价值,到探讨烹饪文化,从莲藕产业链到诗词赏析,系列课层层递进,目前已在蔡甸区6个社区暑托班试点,惠及近200名儿童。

孩子们正在用莲藕作画。记者刘克取 摄

“了解家乡特产只是第一步。”周旺章表示,未来还计划带孩子们参观莲藕加工厂、电商直播间,让他们实地感受“一节莲藕的旅行”,“让孩子们亲眼看看,从田间的泥土到远方的餐桌,其中凝聚着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吃在武汉,爱在武汉,这才是我们最想传递给孩子们的东西”。

孩子们展示莲藕拓印画。记者刘克取 摄

(记者刘克取 刘睿彻 实习生王昱麟 通讯员武小青)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