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千里的深情共鸣,武汉市档案馆公开课再现“汉藏情长”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4日讯 7月24日上午,武汉市档案馆2025年度“兰台大讲堂”第2期档案公开课开讲。湖北省武汉市第十批援藏队员韩艳蓉以“汉藏情长三十载——从湖之北到山之南”为主题,开讲音乐思政课,带领听众跨越时空,重温湖北与西藏山南跨越三千里山川的深厚情谊。

“雪域高原的格桑花开了又谢,一批又一批援藏工作队员走了又来,湖北武汉和山南乃东犹如‘茶和盐巴’,亲如一家。”韩艳蓉以诗意的语言开场,将听众带入西藏山南的壮美画卷。7月5日,韩艳蓉和队友们结束3年援藏任务从山南回到武汉。她介绍,自1994年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湖北省全方位、立体式支援山南市乃东、琼结、加查、曲松四县(区)。30年间,从立体跨越援藏到系统化精准援藏,武汉将乃东视为武汉“第14个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长江之滨”的活力赋能“雪域藏源”,书写了“汉藏一家亲”的动人篇章。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全国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1周年。公开课上,韩艳蓉以援藏亲历者的身份,通过珍贵影像、历史档案与亲身经历,讲述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西藏戍边事迹、武汉援藏成就等。《老西藏》《洗衣歌》《寸心》等众多经典音乐作品在现场奏响,串联起一代代援藏人的精神传承,将孔繁森、钟杨、多吉等榜样的故事娓娓道来:孔繁森牺牲时,遗物简单,却留下了他去世前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16年援藏,他带领团队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我国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储备资源;藏族地质学家多吉,从电影放映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把青春献给了青藏高原,在地质科学领域填补了诸多空白……这些事迹让听众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来自武汉市民宗委、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市档案馆、市有关专业档案馆和各区档案馆、东方社区的党员干部以及武汉市第八医院暑期托管班的孩子们一同沉浸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汉藏情长”故事中,深受感染。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对援藏人员的敬意。武汉市第八医院医护子女邓诺黎说:“这次公开课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课。尤其是援藏工作者的真实故事,让我体会到无私奉献的力量。”小朋友贺诗歆说:“故事里的叔叔阿姨们不怕辛苦帮助别人,真了不起!”

韩艳蓉是武汉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自2022年7月起赴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开展援建工作。三年来以“智力援藏、文化润藏、媒体赋能”为核心,在多领域深耕细作。援藏期间,韩艳蓉推出具有西藏特色的系列音乐思政课,推动建成西藏首家少儿图书馆——“乃东武汉援藏少年儿童图书馆”,促成乃东与武汉之间的融媒体合作,还策划推出武汉援藏30周年线上成果展、专题片,创作微电影、宣传片等,将汉藏深情广泛传播。

(文字/叶飞艳 宋晓丹 摄影/曾熙来)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