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5日讯 8月15日,武汉市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在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会议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其回收利用备受关注。有报告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许开华为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代表——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武汉大学李淼教授颁发了聘书。长江日报记者彭年摄
武汉市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由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协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并广泛吸纳电池生产、新能源汽车、材料回收、算法、具身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领军企业。这种“龙头企业+高校院所+上下游生态”的紧密结合,将构建一个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化放大与商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循环利用。
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成员单位签约 长江日报记者 彭年摄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验室将聚焦动力电池低碳循环领域的底层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整合“产学研用金”各方力量,致力于解决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世界性难题。
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代表进行现场签约。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长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积极推动实验室的突破性成果率先在长江新区实现转化应用,支持相关技术在长江新区开展先行先试,加速构建“回收网络化、拆解智能化、再生高值化”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
许开华致辞。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介绍说,未来3年,实验室将打造全球首个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数字化平台,建立全国最大的退役动力电池库与除胶拆解数据库等,推动10项以上关键技术完成中试验证,打造电池回收、材料再生与再制造产业链、下游应用的循环经济场景集群,拉动武汉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吴霜 张瑜 实习生吉歆焱)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