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五五”规划建言,“一老一小”最受关注

8月5日,“我为武汉‘十五五’规划建言”征集活动启动以来,获市民积极建言,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升级、丰富文化体育生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最受关注。

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网民“回甘”建议,鼓励幼儿园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增加0到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对此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为家里没有老人帮带孩子的双职工家庭提供带娃帮助。

网民“静静等待”建议,每个街道配建托育站+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三合一”设施,政府提供场地租金减免。

网民“拉卡可”建议,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对于没有加装电梯条件的老旧小区,可安装上下楼辅助设备。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升级:

网民“巍巍青山”建议,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地区的绿道以及非机动车道,为社区多建口袋公园。

市民殷先生建议,建议武汉地铁完善无障碍设施,如站台和车厢之间存在缝隙和高低落差,可配备轮椅渡板,确保轮椅使用者安全、独立出行。

网民“明后天”建议,汉阳区知音西苑社区建设了停车楼,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建议在有条件的老旧社区推广停车楼,解决老旧社区停车难问题。

丰富文化体育生活:

网民“159”建议,利用空置厂房、街角空间打造更多市民文化空间;多举办汉剧、楚剧等本土文化体验活动;在商圈、地铁设置“城市记忆角”,展示武汉老照片、老物件。

市民陈先生建议,武汉有航空文化基因,依托“两江四岸”等旅游资源和低空经济产业链基础,可将航空文化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成为城市旅游的新亮点。

网民“热干面”建议,寒暑假期间,中小学运动场都闲置了,国内很多城市暑假期间都开放了学校的运动场,建议武汉学习这种好的做法,给市民提供健身活动场地。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网民“159”建议,优化地铁与公交的接驳效率,在大型社区、学校周边增设微循环巴士线路;推广“潮汐车道”缓解早晚高峰拥堵;加强共享单车停放管理。

市民张女士建议,搭建大件垃圾的收运体系,集中回收,集中清理,循环利用,就像旧电池梯次利用一样。

网民“火凤凰”建议,针对在公共场合唱歌、跳舞、奏乐等娱乐性行为,出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队伍,引导合理的娱乐时间和场地,共同维护和谐融洽的社会人文环境。

(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点击下图建言献策:

参与方式(任选一种):

1.扫描二维码,进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首页相关话题点击进入),留言参与征集,提交您的建言。

2.登录长江网(http://www.cjn.cn),点击进入“武汉市‘十五五’规划公众建言征集”专题(http://h5.jp.cjn.cn/plan/2025.html)留言;或扫描二维码,进入相关专题,留言参与征集,提交您的建言。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