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2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郭姗姗)湖北将牵头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链提升行动。21日,记者从在汉召开的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上获悉。
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汉召开。
会议通报2025年全国质量强链工作情况,启动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旨在总结经验、强化质量支撑与标准引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2025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部署实施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产业建圈强链提供有力支撑。此次会议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要通过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综合运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工具,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重塑产业生态,针对光伏、新能源等“内卷式”竞争突出领域,着力开展质量阶梯攀登,完善质量标准,通过标准引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优质优价,促使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
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现场展示华中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记者刘睿彻 摄
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公布,这些项目将推进区域间质量政策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分工合作,共同提升全产业链质量竞争力。
作为会议亮点之一,湖北省将牵头推进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该行动由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市场监管局协同实施,围绕质量技术攻关、质量管理提升、质量品牌等方面,推动上下游企业产业共建、价值共创。
其中,项目将引导东风汽车、长沙比亚迪、江铃新能源、九峰山实验室等围绕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性、动力电池安全与寿命、先进功率器件可靠性等关键质量技术开展跨区域结对攻关等。目标到2027年底,三省新能源乘用车产业质量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产业质量高地和协同创新样板。
近年来,湖北强力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实施,锚定质量强省建设目标,持续深化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五年来,累计实施155个省级质量提升项目,服务企业6.52万家,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降本增收400亿元,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陈麒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