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钻进国外地下管道“做手术”,武汉这家民营企业产品频频“出海”

8月25日上午,室外热浪滚滚,江夏区邢远长街旁一家企业厂房内,生产同样火热,技术人员将一个个精密元件组装成能钻下水管道、替人干活的机器人。

这里是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仪股份”),近年来,这家主营排水管网检测修复设备和材料、已成立15年的民营企业,海外市场越来越宽,50余个国家的地下管网中,“武汉造”机器人正在大显身手。

中仪股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数字高清检测机器人。长江日报记者宋磊摄

有更尖的眼更灵的耳

汉产机器人技术领先

“今年上半年,出口份额同比增长了1倍多”,生产车间里,中仪股份总经理郑洪标自豪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年来,公司积极对接海外市场,产品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

这些“汉产机器人”海外热销,靠的是什么?在中仪股份产品研发经理龚文俊看来,技术过硬是重要原因。

在企业实验室,记者看到,各类管网检测机器人外形如同小坦克、小潜艇,带着爬行履带、探测头,在技术人员操作下,能灵巧地钻入狭窄管道,或在水槽中自如“游泳”。“大大小小的管道,无水、半水、满水各种情况,我们的机器人都能‘开工’”,龚文俊拿起一只小巧的圆柱状机器人说,它能钻进直径10厘米的纤细给排水管内,进行内部检测。



小型管道检测机器人能钻进直径10厘米的给排水管内,进行内部检测。长江日报记者宋磊摄

“我们努力让机器人‘眼睛’更聪慧,‘耳朵’更灵敏。”龚文俊接通一台由该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数字高清检测机器人的电源,机器人“头部”红色环形结构旋转起来,并投射红色光斑。“它如同机器人的眼睛,搭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环形扫描摄像头,能360度探测管道内的缺陷,回传图像能达到500万像素数字高清级画质,相比国外上一代产品,精度提升了4倍。”

龚文俊指着另一部机器人“背部”黑色装置介绍,它是全球首款搭载高精度雷达探测器的水务机器人,于去年4月研发成功。“相当于让机器人有了耳朵,能通过雷达在管道内发射激光,精准探测到管道内变形、淤积、破损等问题,探测精度能达到1毫米内。”而之前,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精度仅能达到厘米级。

中仪股份管网检测机器人外形如同小坦克,能灵巧地钻入狭窄管道。长江日报记者宋磊摄

管网“外科医生”海外上岗

钻进下水道“做手术”

管网,如同城市的肠道,疏通与否关系城市的正常运转。管网年久失修,探测难、维修难是很多城市面临的痛点问题。

近年来,中仪股份研发的水务机器人如同城市管网的外科医生,频频“出海”,在国外城市地下管道中“做手术”,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

在波兰首都华沙,城市管网大多建成已有40余年,日渐老化,塌陷、破损、漏水时有发生。但当地水务部门苦于无法精准定位管道缺陷,也缺少实施管内修复的人员。经前期考察洽谈,去年9月,华沙水务部门订购了中仪股份管道探测、修复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一到作业现场便干起活来,其灵活高效令当地人员惊讶。

管道探测机器人钻进地下管道,迅速全面探测,并回传信息形成检测报告。随后,修复机器人又如同外科医生,在管道内实施修复。

这台修复机器人之所以“医术高明”,是因为身藏“绝活儿”——紫外光固化技术。这种工艺一般6—8小时就可完成50米管道的修复,对市民的生活、出行影响很小,也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施工时间。

目前,中仪股份的机器人已在华沙完成30公里长的管网检测修复,并将用于日常维护。

去年底至今,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一处长达3.5公里的地下排水箱涵中,中仪股份的机器人正在勤恳工作。

此前,这条排水箱涵曾让当地水务部门很伤脑筋。它经常淤堵,又只能从两端进出,仅靠人工检测既辛苦又找不到堵点。于是,当地水务部门向中仪股份订购了机器人。

去年11月,中仪股份的机器人在悉尼“上岗”了,它们在这条管道内最大行程能达到2公里,通过双向进入,实现了3.5公里全线无死角排查,精准定位淤堵点,并实施高效疏通。

“中国的产品实在是太棒了!”作业现场,悉尼一位水务人员连声称赞。

在中仪股份,各式各样的水务机器人能适应不同的作业场景。长江日报记者宋磊摄

客户一个电话就奔赴海外现场

“武汉造”很有性价比

在不少国外用户看来,中仪股份产品很有性价比,这不仅是因为其产品价格很有竞争力,更是因为能获取“保姆式”贴身服务。

“只要海外客户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在中仪股份技术人员卢坤等看来,让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让服务跨越山海之遥。

“在你们这里购买的机器人启动不了了,能不能来看看?”今年端午节头一天,中仪股份售后客服接到泰国曼谷一家客户电话。正准备放假的卢坤迅速订了机票,火速飞往曼谷。次日,他来到现场检查发现,故障是因为用户使用不当,让电源接头部位见了水,发生元件烧毁。于是迅速现场维修,更换了零件,机器人重新启动,令对方接连称赞:“太高效了!”。

产品交付只是服务的开始,为让设备在海外高效运转,中仪股份团队提供海外现场指导服务。

今年6月,应沙特阿拉伯客户的需求,中仪股份技术服务团队来到该国设备应用现场,为相关人员进行设备操作与维护培训。4天时间里,技术人员细致讲解、现场示范,从设备原理、操作规范、数据分析到日常维护保养,手把手地指导,让当地工作人员能够独立、熟练运用设备。

中仪股份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设备使用技巧。(企业供图)

进军国际市场,“酒”好也怕巷子深。在中仪股份,有一支海外销售团队,他们常年奔走于国内、国外,成为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润滑剂”。

“今年,我们已经参加7个国际重要行业展会了”,中仪股份海外销售团队成员汪颖说,线上宣传推广,线下精准对接需求,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是中仪的产品慢慢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砝码。

中仪股份海外销售团队成员肖庆告诉记者,团队每年2—3次拜访,令俄罗斯一家集团企业已连续十多次购买中仪股份的设备。“每一次跨越山海的抵达,每一次客户满意的笑容,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金涛 通讯员熊杰)

【编辑:陈麒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