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江夏大道与幸福一路交会处,一根根被烈日烤得烫手的粗大钢筒被吊车徐徐吊起,拼装成30米高的输电铁塔。道路对面,一座崭新的变电站已拔地而起。这里是110千伏吴机坊湾变电站建设现场,项目正朝着近期建成投运发起最后冲刺。
烈日下,现场管理人员正在指挥输电线铁塔装配。 记者宋磊 摄
当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吴机坊湾变电站配套铁塔装配现场看到,热浪蒸腾下,供电作业人员分组协作,有的骑跨在杆塔高处,有的在地面向上递送工具,他们将数节钢筒如搭积木一般拼接起来,再将线缆固定其上。作业人员无不汗湿工作服。
“虽然天气炎热,但仍要打起精神,每个铆钉都要精准对位,让线杆坚固挺立”,正在监督施工的国网武汉市江夏区供电公司五级职员汤代炜说道。
新建成的110千伏吴机坊湾变电站内,供电人员进行全面巡查。 记者宋磊 摄
变电站的设备间内,供电人员来回巡视,紧盯每个开关柜上的数字跳动,并用测温仪检查各处温度有无异常。“即将投用送电,检查要认真仔细,容不得一丝闪失。”一位正在巡视的供电人员说。建设工地上,国网武汉供电公司110千伏吴机坊湾变电站项目经理上官学昕四处察看,不时用对讲机指挥调度着,额头汗珠晶莹。他告诉记者,该变电站建成前,江夏区庙山片区由110千伏巴登城变电站、阳光变电站供电,由于该片区高校云集,每到9月开学时,负荷吃紧。吴机坊湾变电站的建成将为片区增添一处可靠的电源点,缓解供电压力。
供电人员检查变电站主变设备。 记者宋磊 摄
“抢在大学开学前,50天攻坚,我们做到了!”上官学昕说,今年7月初,变电站启动电气施工,时间紧迫,项目管理中心会同施工方江夏区供电公司项目现场管理人员每天持续12小时以上蹲守工地。为赶在9月前完工,项目管理中心协同江夏公司成立了冲刺专班,投入约100人的施工团队,三班倒施工。每日施工从凌晨5时开始,除中午11时至下午4时停止户外作业外,施工持续至次日凌晨3时。项目建设还依托数字化管控平台对装饰装修、设备到货、安装调试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实现化整为零、无缝衔接,将一般需要近半年的电气施工工期压缩至50天。
110千伏吴机坊湾变电站设备间内,供电人员检查开关柜运行情况。 记者宋磊 摄
记者了解到,110千伏吴机坊湾变电站将于近期送电,投运后将极大优化江夏庙山等北部区域网架结构,实现配网合理分区,惠及周边8所高校、369户企业、6.3万余户居民。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通讯员周星愿 石姩)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