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建言武汉“十五五”:武汉高校云集成果突出,可打造全国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6日讯(记者王丹妮)“武汉高校云集、科研实力雄厚,能否成为全国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近日,身处天津无人机行业的从业者黄先生,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建言,希望武汉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方面发力,为行业发展破局。

黄先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虽然入行无人机领域不久,已经深刻感受到了低空经济行业潜力大,但人才非常紧缺。“现在低空经济就像互联网经济萌芽期,产业高速推进,人才却存在衔接不上的问题。”他说,“身边有不少要考研的孩子,他们看好低空经济行业前景,甚至想专程来武汉求学。”

为了解全国低空产业人才的培养情况,黄先生特意研究了北京、上海、武汉三地的高校。他发现,武汉高校在低空经济应用领域的探索成果突出,多项实践甚至领先全国,这让他对武汉充满期待。“武汉高校在低空领域成果亮眼,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针对性专业,也不清楚人才培训的平台是否能搭建起来。”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我市出台了《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包括人才引育的相关政策,包括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等岗位技能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依托职业院校也开展了无人机操控、维修、数据处理等专业培训。例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成立了无人机低空应用专业群,还与多家无人机相关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在黄先生看来,“十五五”期间武汉若能发挥科教优势,在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将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他建议,武汉高校可多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同时与企业深化合作,通过共建课程、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接触行业实操,“这样不仅能帮年轻人找到好赛道,也能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懂技术、会实操的人才,对整个行业都是大好事”。

【链接】

武汉低空经济人才需求旺

市民纷纷建言:建体系、强实操、保就业

无人机等低空经济产业飞速发展,懂技术、会实操的人才供需矛盾凸显。这一痛点引发武汉求职者、企业、家长及市民广泛关注,纷纷建言,期盼破解人才难题。

“我想转行做低空经济相关工作,却找不到门路。”化学专业研究生小吴道出了不少跨界求职者的困惑。他表示,自己具备学习能力,却没有系统学习低空经济相关知识的渠道,“特别希望高校能开设社会培训项目,给我们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

企业方面,对人才“实操能力”的需求更为迫切。光谷一家无人机公司人力资源专员彭女士坦言,公司曾与高校合作,“学生理论很扎实,但到岗后还得教半年实操”。她建议,学校应多对接企业课程内容,建立共建机制,“让学生实习期就能接触实战,企业也能提前储备人才”。

家长们则更关心就业保障。“孩子想报低空经济相关专业,我就怕毕业找不到对口工作。”李女士的担忧颇具代表性,她直言,要是校企合作能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家长们会更放心让孩子报考。

武昌市民朱先生建议政府牵头搭建“人才对接桥”:“定期组织高校科研团队、企业、求职者开‘低空经济人才对接会’,再设个专项基金,支持高校引进行业专家当导师,让老师懂产业、学生会干活,才能把研究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长江日报记者王丹妮)

点击下图建言献策:

参与方式(任选一种):

1.扫描二维码,进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首页相关话题(点击进入),留言参与征集,提交您的建言。

2.登录长江网(http://www.cjn.cn),点击进入“武汉市‘十五五’规划公众建言征集”专题(http://h5.jp.cjn.cn/plan/2025.html)留言;或扫描二维码,进入相关专题,留言参与征集,提交您的建言。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