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7日讯 8月27日上午,“大思政课”宣传宣讲“中国经济光明论”枢纽经济专场活动在东西湖区汉欧国际物流园举行。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汉欧国际物流园、福汉木业等企业代表以及武汉轻工大学相关专家围绕勇担建设武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使命、加快通道建设、做强枢纽经济畅谈“中国经济光明论”。
“大思政课”宣传宣讲“中国经济光明论”枢纽经济专场活动会场。 记者汪文汉 摄
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汉欧国际物流园,探访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运营情况以及中欧班列发运情况,了解汉欧国际物流园的招商及运营状况。
据了解,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区位条件优越,“铁水空公”多路齐备,城市轨道交通纵横成网,交通干线贯穿全区,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2021年,武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在武汉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东西湖区陆港枢纽建设走上快车道。
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市场部经理陈林在宣讲。记者汪文汉 摄
“建设武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国家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部署。”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市场部经理陈林表示,武汉中心站作为全国13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总面积7万平方米,正常最大作业能力2000列/年,作为湖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其不断提升的运营能力,直接推动临空港经开区从“区域产业基地”向“国际物流节点”升级。
汉欧国际市场营销部部长李洁在宣讲。 记者汪文汉 摄
“中欧班列(武汉)是承载着湖北开放梦想、支撑中部崛起使命的关键载体。”汉欧国际市场营销部部长李洁介绍,中欧班列(武汉)以东西湖区吴家山铁路中心站为起点,58条跨境线路贯通欧亚,覆盖40个国家120个城市,串联国际物流核心节点。2023、2024年,中欧班列(武汉)发运量连续两年突破千列大关,承运货物品类超千种,同时以“物流枢纽”为核心,推动“物流—产业—贸易—文化”深度联动,形成“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产业促开放”的闭环,赋能省内企业全球化,带动产业集聚与外资落地,促进外贸新业态崛起,搭建中德文化交流桥梁。
福汉木业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彭肖筱在宣讲中。 记者汪文汉 摄
“依托汉欧班列始发优势,福汉木业俄罗斯园区上半年实现木材回运5.49万方,充分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处功能。”福汉木业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彭肖筱在宣讲活动中表示,福汉木业将继续扎根东西湖区,稳步迈向转型新台阶。
武汉轻工大学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院长吕丹教授在宣讲。 记者汪文汉 摄
武汉轻工大学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院长、贸促会全国商贸服务业青年专家、湖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吕丹教授在宣讲活动中表示,从理论的角度看陆港枢纽发展趋势,中铁联集是“硬枢纽”,汉欧国际是“强通道”,福汉木业是“优产业”。在复杂严峻的全球经贸环境下,湖北外贸进出口仍然呈现出强劲韧性、逆势增长,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实施宏大的“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了湖北“支点”功能。于中国而言,湖北是“双循环”的核心节点;于世界而言,湖北是“新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拓展“经济枢纽”功能,将推动完成从“国内大循环节点”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历史性跨越。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实习生吉歆焱 通讯员东宣)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