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战士78岁去世后,家人在他的骨灰里找到了一块弹片

8月29日,家住武汉市的刘丽莉老人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她父亲刘常治于1925年9月21日出生,2003年8月9日去世,享年78岁。当年父亲的遗体火化后,她与弟弟妹妹从父亲的骨灰中,找到了一块拇指头大小的弹片。她父亲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我军老战士。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她父亲受过伤,这块弹片一直嵌在父亲体内,折磨了父亲几十年。

抗战老战士刘常治获得的部分勋章、奖章和纪念章。 刘丽莉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刘常治老人的老家在河北省遵化市娘娘庄乡上峪村。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常治的父亲刘庆珍、母亲张桂英和一位叔叔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其中,刘庆珍曾当过冀东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率领的工人抗日游击队的交通员,负责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为游击队打击日本鬼子出力。

日本鬼子为了抓到刘庆珍,包围刘庆珍所在的村子,放火烧掉村民家房子,逼村民交出刘庆珍。刘庆珍带领村民逃到山里躲避日本鬼子,刘庆珍的弟弟也就是刘常治的叔叔负责断后时,被日本鬼子抓住。日本鬼子把刘常治的叔叔捆绑在村口的大树上,放火将其残忍烧死。

1938年,受父母影响,年仅13岁的刘常治加入本村的抗日儿童团并成为团长,承担起给村民站岗放哨及给抗日武装力量送信任务。刘常治还萌生了参军报国、上战场打击日军的想法。

1939年,年仅14岁的刘常治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报名参军,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某部的通信兵,并随部队参加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

抗战老战士刘常治在部队服役照。 刘丽莉 供图。

在八路军部队里,刘常治是有线电话兵。在八路军发起的一次对日军作战行动中,八路军使用的有线电话线路被日军发射的炮弹炸断了,刘常治二话不说,立即投入修复电话线路的工作中。他在通往电话线路断裂地点途中,不幸被日军发射的炮弹炸伤,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钻进他的手臂。他强忍疼痛,拖着伤臂继续往前爬,终于爬到电话线路断裂处,把被炸断的电话线路接通,为我军赢得战斗胜利贡献自己力量。因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嵌入他手臂的一块弹片没有被取出来,而是一直存留在手臂内,并和臂部肌肉组织长到了一起,让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经常感到钻心般的疼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常治随部队进军东北,参加了我军解放东北的系列战役战斗。随后,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员,随大军南下,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华南等战役战斗。

据了解,1985年,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刘常治从部队离休,被安排在武汉市的一家干休所安度晚年。刘常治在生前曾获得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还曾被评为“模范离休老干部”。

刘常治育有四个子女,其中大女儿刘丽莉和两个儿子,都参过军。

已71岁的刘丽莉老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父亲刘常治健在时,她曾问父亲:“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你害怕过吗?”父亲很严肃地回复她说:“我不害怕!看到战场上有那么多战友倒在血泊中,我只有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在战斗中,我发誓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抗日战争时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消灭日本侵略者,把他们早点儿赶跑!”

刘丽莉介绍,离休后的父亲作为老共产党员和老战士,经常受邀去中小学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讲革命故事,鼓励大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父亲常常教育子女们:“要正直做人,踏实做事;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编辑:陈麒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