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上获点赞的这位武汉前辈,当年用气象准确预测对日作战窗口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30日讯(驻京记者柯丽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29日在京举办第一场记者见面会,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介绍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气象学家涂长望先生带领团队用风筝探空仪这个简陋的设备,在瓦砾堆上坚持高空气象观测,首创了中国三维气象学理论框架。”见面会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丛斌提到的气象学家涂长望,是武汉人。

气象学家涂长望(资料图)。

丛斌介绍,抗战时期,很多前辈在烽火连天的战争中参与科学救国。他说,涂长望用他的观测准确预测作战窗口期,为护航运输机突破日军封锁线作出贡献,为抗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科学支持。

涂长望,1906年出生于武汉,20世纪30年代赴英留学。抗战中,涂长望带领团队在极艰苦的环境、极简陋的设备条件下做气象科研。涂长望之女涂多彬撰文写道:父亲写成了《中国自由大气气候状况的初步研究》《中国的气团》等论文,为当时的空军作战提供了气象依据,不仅对中国的航空事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应用价值,而且为中国年轻的空军和盟国苏联、美国支援中国的空军飞行作出了直接的贡献。他的工作精神和高度责任感得到竺可桢先生的赞扬和同行们的钦佩。

新中国成立后,涂长望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2年,56岁的涂长望英年早逝。郭沫若写诗哀悼:努力一生无懈怠,才干堪推第一流。涂长望陈列馆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洪岗村新洲区气象局,该馆也是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

涂长望陈列馆。(图片来自九三学社网站)

九三学社是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社员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九三学社以1945年9月3日这一日期命名。见面会上,丛斌表示,这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和纪念,也寄托了九三学社前辈们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期冀和企盼。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