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 | 一束“光”照亮中国经济光明图景,“大思政课”专场宣讲走进东湖高新区

8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中国经济光明论”专场宣讲活动在东湖高新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公司”)举行。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与圆桌对话结合的方式,带领东湖高新区干部群众代表深入感受中国经济的澎湃动能,特别是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突破与未来潜力。

圆桌对话现场。 记者李佳 摄

在现代产业展厅,长飞公司副总裁郑昕讲述了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1991年,长飞公司在没有任何国内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根量产光纤,打破了外国公司对中国光纤光缆市场的垄断,从根本改变了中国依赖进口光纤光缆建设国家光缆通信干线的历史。”郑昕介绍,长飞公司预制棒、光纤、光缆市场份额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

长飞公司副总裁郑昕。 记者李佳 摄

“长飞公司‘坚持商用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策略,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5%,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郑昕介绍,长飞公司拥有光纤光缆行业最完善的产业链,由单一产品制造商向业务多元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全面转型。

郑昕表示,未来,长飞公司将继续以光联万物为使命,在AI算力、海洋经济等新兴领域持续突破,赋能数字中国与“双碳”目标实现。

郑昕向大家讲述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记者李佳 摄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助理章文文分享了如何将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产业需求结合。她介绍,此前我国90%以上工业软件依赖国外厂商,湖北作为制造业大省,船舶、汽车等行业对国产化软件需求迫切。武创院助力国产工业仿真软件顶尖院士团队入汉,该所推动工业软件在湖北船舶领域率先落地,并将拓展至航空航天、电子汽车行业,团队以“自主可控、服务一线”为理念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华工正源数通产品线工程师张思明介绍了华工正源突破性发展光产品的技术突围。他介绍,华工正源2018年全球引才研发硅光芯片,经上百次失败掌握核心技术。2020年,企业已做到5G光模块市占率全球第一、2022年全球第一梯队发布搭载自研芯片的800G硅光模块;不到两年,又成功开发出1.6T硅光高速光模块,实现从跟跑到领先的三级跳。他介绍,如今,华工科技完成从单一产品出口到“硬件+软件+解决方案”全产业价值链出海的深度转型,企业还在积极布局6G、机器人、3D打印新赛道。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国教授认为,我国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要通过系统性思维,构建“国家队+企业队”双主体格局,让科学家与企业家“握手”。企业也要勇于担当成为全链条创新主体,多方协同发力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飞公司生产主任工程师张国星说:“听完宣讲,特别振奋!作为生产环节的工程师,我今后会在工艺优化、质量把控上更下功夫,把宣讲里的创新精神落到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守住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生产关口’,为中国光产业的发展再添底气。”

华工正源软件开发工程师陶英说:“未来我将光模块解决方案的软件适配,把‘自主可控’刻进代码里,用软件实力撑硬科技的腰!”

在这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一束光从“光联万物”到“重塑百业”,光电子信息产业从“独树一帜”到“全球引领”,“中国光谷”从“光”的技术创新到“谷”的生态重构,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壮丽画卷被展开,东湖高新区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正如宣讲所传递的: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中国经济的光明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柳青 吕依铭 刘逸灵)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