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编写两版,武汉教授编写的这本鸿蒙新教材将进千余所院校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日讯(记者 汪洋)9月开学,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二、大三的学生迎来一门新的专业必修课——鸿蒙编程课。由该校副教授赵小刚联合上海交大楚朋志老师编著的《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基于OpenHarmony平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这本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被华为ICT学院列为全球合作院校的指定教材。这已是赵小刚编写的第二版鸿蒙系统教材。

赵小刚副教授编著的《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基于OpenHarmony平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记者汪洋 摄

2021年,华为鸿蒙系统刚推出时,如何基于这一全新系统开发软件,行业内几乎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赵小刚率先梳理技术流程、尝试录制慕课,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第一版鸿蒙开发教材。2024年6月,“纯血鸿蒙”正式发布,系统功能快速迭代成熟,旧版教材已无法匹配最新开发需求,赵小刚随即联合同行重新编写了这本新书。

记者翻开这本新教材,有移动应用基础结构拆解的内容,热门的终端设备AI模型的应用知识。教材每部分都穿插着实用代码示例,讲理论原理,也教实操方法,全程贯穿软件工程的标准化开发理念。“现在学完就能上手开发纯血鸿蒙应用,直接对接行业实际需求。”赵小刚介绍。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基于OpenHarmony平台》教材。记者汪洋 摄

作为华为主导的全球校企合作项目,华为ICT学院已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所高校。“鸿蒙已从成长期进入爆发期,几乎所有主流APP都能在上面运行,企业对鸿蒙开发人才的需求正快速增长。”赵小刚说,现在市场上对能在鸿蒙系统上开发的人才需求量在增大。

今年暑假,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400余名软件工程方向本科生,在实训课上跟着赵小刚学鸿蒙编程,课程要求每人独立完成一款鸿蒙APP的设计与开发。从构思创意到写代码、出产品,学生们提前体验了完整的鸿蒙应用开发流程。

8月18日在武汉举办的鸿蒙师资培训,来自全国的80多位高校教师参加,赵小刚进行线下授课。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刘伟文告诉记者,去年他选修了赵小刚老师的鸿蒙编程课。赵老师教他们用鸿蒙系统开发APP、数据的存储和逻辑处理过程,也教他们在一块搭载了鸿蒙系统的电路板上做硬件适配的方法。一个学期结束,刘伟文已经能组队完成项目了。眼下秋招季,他向华为公司投递了简历。

对于未来,赵小刚有更清晰的规划:“除了课堂教学,还要带学生尝试商业化开发,把优秀的课程作业打磨成能上架的产品。用真实的创业案例反哺教学,才能为鸿蒙生态培养更多能实战、敢创新的人才。”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