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故事我来讲② | 父亲的电影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日讯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一中心联合长江日报推出《口述历史——抗战故事我来讲》系列视频,邀请5位军休干部讲述抗战故事。第二集《父亲的电影》中,军休干部刘宪平说电影《三进山城》的灵感来源之一,就取自他的父亲刘殿臣一次亲身经历,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这部电影叫《三进山城》,内容创作的来源之一取自我父亲刘殿臣的一次亲身经历。这部电影讲述了八路军连长刘宏志带领战友乔装打扮,三次进入齐阳城,通过各种计策最终成功捣毁敌人军火供应并牵制住日本敌军的故事。

当时,胶东抗日根据地阴云密布,形势艰难。在一次大规模的扫荡中,日军突袭了多个抗日村落,抓捕了八路军战士和抗战乡亲,将他们关押在县城囚牢内。牢房内的八路军战士们身负重伤、伤痕累累。

上级指示必须设法营救出这些乡亲和战士们,但城内戒备森严、囚牢由重兵把守,不利强攻、只能智取。担任指挥员的父亲和几位战士乔装打扮成商贩,混进县城内走街串巷,搜集敌人的巡逻路线、换岗时间信息,了解囚牢附近的地形情况,最终趁着看守人员的换班间隙,将幸存的八路军战士和乡亲营救了出来。这次战斗还被乡亲们编唱成一段“劫大狱”的胶东大鼓广泛流传。

刘宪平父亲刘殿臣年轻时的照片。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紧张艰苦困难的斗争时期,当时父亲已经是八路军一支作战部队的指挥员,他奉命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面对几倍于我军的敌人,父亲和他的队员们与敌人殊死搏斗,他身边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地倒下,重伤的战友为了不增加部队的负担,打尽最后一颗子弹后,留下一个手榴弹,拉响手雷,滚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

刘宪平父亲刘殿臣20世纪50年代的照片。

父亲回忆说,当时根本来不及掩埋烈士的遗体,也顾不得悲伤流泪。夜幕降临时父亲带领几乎弹尽粮绝的部队,往主力突围相反的方向一夜奔袭,连续转移了三个山头。就在那一夜,父亲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颗呼啸的子弹迎面打在父亲佩戴的皮枪套上,枪套应声落地,替父亲挡住了死亡。

冲出重围后,父亲身边剩下的战友不足三分之一,而且每一个人都伤痕累累。当时有一名机枪手,他家中有怀孕的妻子,为了不让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出生后能见到爸爸,战场上父亲和战友们极力保护着他,使他毫发未伤。新中国成立后这位伯伯经常对家人说:“我们一家是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与父亲一同参军的二十几位族亲,在这次反“扫荡”和抗日战争中先后全部牺牲,只剩下父亲一人。每每回忆起来,父亲总是满怀深情地说:“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与兄弟们比起来,我已经很幸运很幸福了!”

刘殿臣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文:石丽青 郝华利)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