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4日讯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一中心联合长江日报推出《口述历史——抗战故事我来讲》系列视频,邀请5位军休干部讲述抗战故事。第四集《松洞藏兵》中,军休干部陈名海夫妇讲述了他们的母亲和大哥在马石山惨案中幸存的故事。
最近我们在看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我们的河山》,讲述的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婆婆王良,她是山东烟台人,出生在很殷实的牙科医生家庭,还是个大小姐。1939年在地下党的教育下参加革命,当时她才17岁。1942 年11月,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冬季大扫荡。这次大扫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摧毁驻在当地的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即胶东分校)。当时,我公公在胶东分校任锄奸股长,而婆婆是女生队队长。
陈明海夫妇二人
反“扫荡”开始后,公公随校本部成功突围。然而,身怀六甲的母亲因即将临盆,无法随军,与胶东军区第一卫生所的伤病员一同,被日寇合围在乳山县彭家夼,当地抗日政府把他们隐蔽在一座荒秃的马石山。
陈明海的母亲王良
陈明海的父亲陈久安
1942年11月22日,战火逼近,彭家夼乡亲们扶老携幼紧急进山。即便如此危急,他们仍冒险安顿了八路军伤员。婆婆是被老乡用大箩筐抬进后山的,与三位女病员一起,藏身于山腰梯田的小石洞中。洞口极小,仅容一人钻进钻出,洞口有一棵小松树作为抓手。婆婆从山洞往外看,可以清晰地看见日军扛着长枪在来回晃动,经常有被鬼子残害的老乡的惨叫声和日本鬼子的嚎叫声传进洞中。这就是当时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日寇先后残忍杀害了军民500多人。
就在进洞的第二天,我的大哥在这荒山洞穴中出生了。洞里环境特别恶劣,又没有水,又很阴冷潮湿,婆婆的身体又不好,很虚弱,没有一滴乳汁。她只有爬出洞外,洞口离地面一米多高,洞口又小,爬出去的时候胸部和地面摩擦,来回多次,将胸部右乳磨破了,感染了,流脓了。大哥没有食物,她们就用外面的雪水,嚼一点干粮成泥,来口对口喂我大哥。在这最艰难的时刻,一位农民大爷冒险送来几枚鸡蛋,自己舍不得吃,饿着肚子,把自己的一小罐小米粥送来,这救了我婆婆和大哥的命,也救了其他三个伤员的命。婆婆每每提及都感慨万分:“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的命都没有了!”
为纪念大哥在战火中的诞生,公公婆婆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长青”,这是为了纪念松树长青,革命长青,祖国长青。煎熬了十七个日夜,日军终于被击退了,我的婆婆是马石山惨案的幸存者之一。如今,我的老伴陈名海虽然行动不便,疾病缠身,但他仍在加紧写回忆录,记录下这段历史,这段用生命和信念写就的山洞岁月,成了我们家族最珍贵的记忆,更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永恒见证。
(文:石丽青 郝华利)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