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4日讯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一中心联合长江日报推出《口述历史——抗战故事我来讲》系列视频,邀请5位军休干部讲述抗战故事。第五集《祖孙四代护红旗》中,军休干部沙永金讲述了他重走长征路时听到的故事。
沙永金重走长征路。
1934年11月,湘江战役硝烟弥漫。广西灌阳县农民黄合林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一位身负重伤的红军战士。战士伤好临行前郑重将一面红军军旗托付给黄合林,他说:“请你好好保存这面旗帜,等革命胜利后我再来取。”黄合林答应了。一句承诺,让黄合林祖孙四代,用生命守护着一面红军红旗。这一守,就是整整45年。
黄家四代人守护的红旗。
在重走长征路的路上,我来到了“祖孙四代守护红旗”的第四代守护者---李清鸾的家中,听她讲述了黄家人接力舍命守护红旗的故事,令人动容。
在那个战乱年代,藏着红军的军旗无疑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极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为保护好这面红旗,黄合林自己动手做了个小木箱,藏于家中隐秘处。1941年,黄合林去世前,将红旗交给儿子黄荣青,嘱咐他一定要接好这个班,舍了命也要保住这面红旗。此时,抗日战争的烽火已经燃至华南,这个普通的农民之家被推入惊心动魄的历史洪流中。
1944年9月,日军大举进军广西灌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保护好这面红旗,黄荣青用锅底灰把红旗涂抹成黑色,在日军没有来到的时候,将红旗藏在自家存放土豆的地窖里,有时藏在劈好垒着的柴火堆中,有时把红旗绑在8岁孩子身上,甚至有时藏在老人棺材里。
有几次日军进村扫荡,黄家人为保护红旗,听到一点风声就赶紧逃走,到处东躲西藏。每次逃离时,他们将家里所有的家产都舍弃了,唯独只把红旗带在身边,黄荣青始终坚信:“什么东西都可以丢,但红旗绝不能丢!”
抗战胜利后,黄荣青去世前将保护红旗的重任交给第三代人,也就是李清鸾的公公黄光文。黄光文延续家族的承诺,将红旗藏得很好,以至于家人都不清楚红旗到底藏在什么地方。直到有一天,李清鸾在家里整理清洗时,找到了一团黑布,李清鸾将布带到河边清洗很久以后才发现这一面红旗。
沙永金与李清鸾。
1979年,黄家人将这一珍贵的革命文物几经辗转捐赠给广西博物馆珍藏,2021年起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借展至今。一段隐藏了45年的感人故事,这才公之于世。
一面红旗,四代人接力的守护,它见证了中国普通百姓在强敌压境之时不屈的脊梁——外寇必逐,家国必守。
(文:石丽青 郝华利)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