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4日讯(记者李琴 李佳)9月4日,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汉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17家国家级学(协)会与中国科学报社共同主办,是我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型专业活动。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大会集中展出了国内外生物产业基地、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的最新成果,多项源自武汉、技术领先乃至“全球首个”的重大创新产品集中亮相。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展出了全球首创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一周多前,作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新药,该药品正式用于患者治疗,改写了人血清白蛋白依赖血浆提取的历史。
禾元生物展示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同济医院展示的光学脑机接口,在全球首创融合脑电图和近红外光谱多模态传感系统,主要用于脑出血康复,预计明年可上市。
光谷生物城展区展示的光学脑机接口,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吸引外宾的关注。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首款溶瘤病毒产品OH2注射液,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此外,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国产首台可视化介入机器人系统、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机接口芯片等重大成果,也受到参会者广泛关注。
衷华脑机研发的双向无线脑电帽。主办方供图
“2005年以来,我们一直想建造一个水稻的生物制造体系。”在当日同步举行的生物制造高层论坛中,禾元生物董事长杨代常表示,水稻生物制造属于“中国方案”,弥补了现有细菌、酵母和动物细胞三大表达体系的缺陷,突破了产量、技术和规模化应用等国际难题。
会上发布的《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生物经济产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生物药在研品种、脑机接口、高精度数字切片等前沿领域已实现“并跑”甚至“领跑”。
武汉自2018年起成为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永久举办地之一。目前,武汉已形成覆盖创新研发、规模生产、临床运用全链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在全国和全球生物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