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4日讯(记者李佳 李琴)“我们这款全球首创的MyD88抑制剂就是用AI设计的!”9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在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采访创业者周平时,他刚在大会上领取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25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亚军奖杯,获奖项目为“全球首创AI设计重磅强烈抗炎药MyD88抑制剂”。
周平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移植实验室主任。他专注于攻克自免性疾病,并以此作为创业目标。他介绍,“MYD88蛋白”是免疫关键调节点,是众多炎症疾病的源头靶点,该抑制剂具有强烈抗炎作用,可治疗包括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等在内的自免性疾病、肿瘤及其他重大炎症疾病。但由于这个靶点表面缺乏能让药物附着的结构,全球药企长期以来都难以研发出针对性药物。
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而周平团队让AI成为“微观世界的超级设计师”!面对靶点内部藏着的人类难精准捕捉的“隐秘空间”,AI直接量身定制出特殊结构,达到治愈疗效。
据介绍,经周平团队攻坚,AI辅助设计的7款候选药已进入临床开发,一款药已到临床二期,在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再过两年,AI打造的“治病利器”就有望正式上市。
据了解,我国正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人工智能+医药行动,发展AI辅助药物研发新范式。
记者参加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期间,强烈感受到,生物制造作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引擎之一,正展现出创造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巨大潜力,而正如与会多位嘉宾谈到的,“生物科技具有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人工智能赋能为生命科技创新与生物制造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海沁医疗展示的AI智能深渊热导机器人,用于康复理疗。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AI不光是医药企业的小助攻,还是医生的得力搭档。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等前沿AI应用亮相体验区。
大会发布的《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在研药物数量位居全球第2位,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其中,湖北病理大数据库以170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40倍光学/0.25 μm分辨率)跃居全球第二,形成6类12项技术创新成果。该库深度整合病理大模型,还将持续赋能医疗机构。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