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电子皮肤”,集成上千感应触点,让机器人灵巧手拥有触觉神经,从而既能轻轻拈起一根1克重的羽毛,也能用力握紧十公斤重物……9月5日,一场让人大开眼界的“大思政课”——“中国经济光明论”专场宣讲活动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中心举行。
在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楼展厅,由光谷东智机器人带来一段太极群舞表演。目前,该中心已基本建成机器人集中展示区、动作训练场、数据采集场、应用实践场,承担了从概念验证、中试服务、数据集成到场景验证的四大核心功能,是全国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机器人款式最多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之一。
“想象一下,要让机器人抓起一块光滑的豆腐,甚至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需要怎样的技术?”在华威科场景训练区,“90后”掌舵人——华威科总经理朱晓辉分享了公司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创新与应用。
华威科自主研发的柔性压阻式触觉传感器,凭借灵敏感知和阵列分辨率,使机器人真正拥有了“人手般”的精细操作能力。截至目前,公司已向市场成功交付超3000套高精度触觉传感系统,配套多款主流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
在二楼光谷华汇公司黄强教授团队特种应用场景展区,光谷华汇公司总经理闫树蒙从技术迭代与产业扎根两个维度,分享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实践与未来规划。
光谷华汇于2024年9月在光谷成立,其“楚宝”系列人形机器人身高1.6米、体重60公斤,涵盖三种功能型号,具备“走、跑、跳、摔、滚、爬”全场景运动模式,其高动态运动控制算法技术稳居国内领先水平。
在格蓝若“劳动者”系列机器人展区,一台1.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让人眼前一亮。格蓝若总经理郭继舜现场介绍,“劳动者”系列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步态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近年来,格蓝若推动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多元场景。在电力领域,劳动者系列机器人将部署变电站,精准巡视检查设备运行,保障电网安全,并逐步推向医疗、文旅商业场景。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通用具身智能的平台,是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教授苏曙光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全国人形机器人发展态势、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他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创新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的特性,具有非常强的带动效应。湖北是中国制造业大省,尤其是汽车产业规模巨大,汽车生产线上的装配、搬运、质检等环节,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极其丰富和现成的落地试验场和应用需求。
在这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湖北人形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科教资源、工业底蕴等积极布局,发展速度极快。正如宣讲中所说,“湖北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版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极具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
(图/文:长江日报记者陈卫东 通讯员刘逸灵)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