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老党员李华东的带领下,黄陂区木兰乡青石桥村的村民一大早就来到冬瓜大棚里劳动。短短两小时,6个人采收了1700多斤香芋水果冬瓜,并装车入库。
72岁的李华东曾担任过村书记,如今是青石桥村瓜果类项目主管。他每天都会到地里检查瓜果长势,哪一片可以采摘、哪一块要追肥,老李的心里有一本账。
“党员带头,村民们信得过。”青石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勋介绍,目前该村的主要产业都是由老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这个村体现得淋漓尽致。
青石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勋。 记者宋涛 摄
青石桥村位于木兰山脚下,山林多、耕地少,且多以小片地和梯田为主,土地整理成本高,在发展产业时遇到不少困难。“也有一些企业和种植户来考察,但基本都摇着头走了。”陈建勋还记得当年的情景。2014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决心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越是困难的时候,支部就越要靠前指挥、发挥作用。”
2015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武汉木兰青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干部、退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组成财务管理小组,引导186户村民以耕地、劳动力等入股。“本来地块就小,如果再分散经营就更难产生效益。”大家商量之后确定:一方面尽可能整合现有耕地,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等作物;另一方面想办法改造地块。
仅靠常规的种植业,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提升幅度有限。陈建勋认为,山区丘陵地带想发展规模化农业比较难,应该注重发展有特色、有技术含量的精品化、小规模农业。2021年,在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等单位的推动下,武汉“国企联村”行动开启,对口这一片区的武汉高科集团帮助青石桥村对土地情况做了详细的探查,让耕种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双方共同探寻新的产业方向。
在一次考察中,陈建勋了解到“富锌米”这一功能性大米品种,他迅速意识到这就是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这种米市场上少见,又比较有特色,发展潜力很大。”陈建勋和支委一合计,决定打造特色品牌“青石富锌香米”。2021年开始,武汉高科集团帮助青石桥村联系到了优质香米品种“华夏香丝”,并在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富锌农业技术改良等方面全力提供支持。这一年,新种的100亩“华夏香丝”富锌米还没收割就被预订一空,价格卖到每斤6—8元,比传统大米高得多。
首战告捷,村里决定把富锌米列为专门的产业项目,安排一名老党员作为主管,带领村民扩大生产。今年富锌米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0亩,预计产量12万斤以上,目前已预售了一半。
青石桥村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的想法得到了木兰乡政府的支持。今年初,乡里帮助联系引进了香芋水果冬瓜、贝贝南瓜等特色瓜果。
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也从中受益。“目前村里有80多人日常参与劳动和生产,基本解决了常住人口的就业问题。”陈建勋介绍,青石桥村2024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7332元,比2020年增长38%。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陈建勋没有把目光局限在本村,他准备联合周边的乡村一起种植富锌米,也打算与周边几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带动他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些村的环境条件都差不多,青石桥村能种,其他村肯定也能。”陈建勋相信,只有大家一起发展,才能让乡村真正实现振兴。
对于未来的发展,青石桥村党支部在每一次例会上都会不断讨论和完善自己的规划:村里原本就有茶山,出产的茶叶也很受欢迎,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发展?村子附近的周王冲水库风景秀丽,还有大片的山林,是不是可以发展民宿和文旅产业?过年前后自制的手工糍粑销量不错,有没有拓展的空间?……
陈建勋(左二)正在主持青石桥村党支部例会。 记者宋涛 摄
在讨论的过程中,支部成员也都意识到,产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有更多专业的人才参与进来。“党组织事无巨细什么都去管是错误的,我们还是应该回到领导、组织群众,以及确定发展方向和管理原则的定位上来。”陈建勋表示,“我们将引入专门的经营主体,以更专业的运营,助力村里的产业实现突破。”
(长江日报记者宋涛 通讯员刘宗童 吴涵)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