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区全省四连冠,35所高校60万大学生撑起“创新之城”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7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陈雅岚)9月17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武汉市“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言人合影。

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邬磊介绍,坐拥35所高校、60万在校大学生;94个国家重点学科,1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包括洪山实验室在内的数十家各级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坐落于珞喻沿线、南湖两岸,“科教资源优势是洪山最大的优势”。

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邬磊

据介绍,洪山区把加快环大学创新带建设作为该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抬升标杆建设,围绕产业创新发展这个核心,以创新创业为本,注重高标准规划引领,与高校、市直部门共同研究编制《武汉市环大学创新发展带规划》,同步编制“一校一册”。坚持因地制宜建设,出台“山水星光”计划,配套推出“星光科转8条”,打造“山水硅巷”品牌,亮出一张“山、水、校、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名片,增强规划可实施性与落地性。坚持创新生态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用”为导向,聚焦创业孵化、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等功能,充分富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所需的“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洪山区已连续四年在全国“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排名全省第一。“创新之城”已逐渐成为洪山的发展新坐标。

通过持续完善成果转化链条与协同创新体系,洪山区已累计备案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家、中试平台27个,探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揭榜挂帅”机制,持续支持各类校企产学研项目500余项;通过深化创新主体培育与创新载体建设,该区培育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十四五”期间总数增加两倍,同时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余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近140家,各项数据均位居全市前列;通过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与创新生态升级,该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科技专项资金“拨改投”改革试点,核准资助35个项目,拟支持资金超6000万元。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