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8日讯 17日,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办,聚焦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三大领域,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融合与创新。与会专家提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新三样”出口增速放缓,聚合智能“三大件”有望成为我国产业出海的新增长极。
会上,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发布全球首份聚合智能产业报告。他指出,聚合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特征,其本质是技术同源、链条相通与应用融合。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我国重点培育的三大战略性产业,底层技术均依赖人工智能与智能终端,供应链重合度超60%,部件可共用共享,算法模型发展路径高度相似。“把汽车的制造体系向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延伸,硬件成本将持续下降,性能和精度大幅提升。”
“伴随着‘新三样’出口增速下降,聚合‘三大件’有望成为我国产业‘出海’新引擎。”张永伟预测,智能驾驶部件全球市场规模在“十五五”末将达2000亿美元,中国占比近半;人形机器人与低空经济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增速迅猛,将成为拉动经济与出海的重要引擎。
在他看来,制造优势与成本下降是产业爆发的关键。我国电动汽车通过产业链优化,5年内实现年销量从百万辆到千万辆的跨越,被称为“电动汽车时刻”,核心源于零部件成本下降50%。张永伟认为,机器人领域将更快迎来这一时刻。
武汉已成为聚合智能产业重要基地,拥有全国最大、场景最丰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研发10台整机产品,亮相全省“新春第一会”。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财务总监陈华军介绍,集团汽车零部件年产值达400亿元,并通过系列并购,向机器人与低空产业延伸,实践“聚合发展”模式。
本次大会由车百会研究院、聚合智能产业委员会(EAI100)、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会上,EAI100光谷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首个聚合智能创新平台,将围绕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三大件”聚合智能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政策研究等工作。
据介绍,作为我国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汇聚超300家聚合智能企业,形成覆盖核心环节的产业生态。在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表现突出,集聚大量企业与科研资源,正加快跨领域协同创新,推动“四链”融合,打造聚合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长江日报记者李琴 通讯员刘逸灵 项健)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