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救生圈”来了,可同时救3名溺水者上岸

今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当天上午,湖北省暨武汉市2025年国际减灾日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湖北应急安全教育实践基地举行。飞行救生圈、人形侦察机器人和侦察机器狗等多种应急救援装备在活动现场亮相,引起市民的关注。

人形侦察机器人亮相活动现场。记者陈其雄 摄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武汉市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洪山区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和洪山区应急管理局联合承办。

活动主办方采用文艺汇演、展示应急救援装备、播放防灾减灾视频短片、现场给市民解惑答疑、对市民进行应急救援培训等形式向市民宣传防灾减灾和安全应急救援知识,引导广大市民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强化市民的安全意识,增强市民的应急救援能力。

救援队队员演示心肺复苏动作。记者陈其雄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湖北省应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携带应急救援无人机、5G单兵图传系统等应急救援装备出现在活动现场,认真地向参加活动的市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武汉常备佳应急科技有限公司的救援队队员,受邀到现场给市民普及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包扎伤口等急救知识。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还将《公众防灾避险手册》发放给市民。

武汉常备佳应急科技有限公司的救援队队员带到活动现场的一个人形侦察机器人和两只侦察机器狗,组团上台给市民表演了咏春拳。该救援队队员王子阳说,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后,人形侦察机器人和侦察机器狗,可在救援队队员的遥控操作下,进入充满有毒有害物质的狭小空间执行侦察任务,并将在灾害现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回传到灾害救援指挥中心,供指挥中心做决策使用。

在活动现场展出的“飞行救生圈”。 记者陈其雄  摄

武汉常备佳应急科技有限公司救援队队员,还在现场向市民展示了一款“飞行救生圈”。这是一款新型水域救援装备。该公司救援队队员张志强说,它能飞到落水者所在水域上空,垂直降落到落水者身边,然后把落水者拉到岸边安全处。这款飞行救生圈在空中飞行时,由四个旋翼提供动力,其飞行速度约为12米/秒。它在水中航行时,由喷水推进器提供动力,行进速度大于1.5米/秒,可安全有效地将1到3名落水的成年人快速拖曳到岸边安全处。落水者只需抓住飞行救生圈边缘的把手,就能安全地浮在水面上。

洪山区张家湾街道毛坦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许姣说,在当天的活动中,她重温了心肺复苏知识,还现场向专业救援队队员学习了救援溺水者知识。回到社区后,她要将自己当天学到的应急救援知识讲给社区居民听。

参加此次活动的市民李海说,他在活动现场学到了安全用电用水和用气知识,还在武汉常备佳应急科技有限公司救援队队员手把手指导下,现场学会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人形侦察机器人和侦察机器狗在活动现场展出。 记者陈其雄 摄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局将组织开展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社会氛围;持续加大隐患排查整治、防灾工程、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力度;为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不断增强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强化灾害风险信息应用,完善落实韧性建设标准要求。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编辑:陈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