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汉预测:未来,地铁可按需自如“加长”“缩短”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4日讯(记者陶常宁)14日,在2025东湖论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中车集团首席科学家丁荣军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等议题,深入解析了轨道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东湖论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论坛现场。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摄

针对地铁发展,丁荣军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设想:通过缩短列车编组长度,并运用“列车虚拟连发”技术,使多列独立运行的列车能够在轨道上实现紧密追踪与协同运行,从而有效提升线路运能和运营灵活性。

当前,城市地铁普遍采用4节或6节编组,导致高峰时段车厢拥挤、平峰时段乘客稀少的现象普遍存在。传统固定编组通常借助物理车钩进行机械连接,而虚拟编组则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虚拟连接,可在运行中动态完成连挂或解编操作。

丁荣军指出,未来地铁有望采用更短的编组形式,如4节甚至2节编组。在早晚高峰期间,通过“列车虚拟连发”技术,地铁可临时扩展为8节或10节编组,满足大客流运输需求;而在平峰时段,则恢复至2节或4节编组,相当于列车可按需自如“加长”或“缩短”,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据悉,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高可靠性、低延迟的车-车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共享列车状态信息(包括位置、速度、控制指令)并进行同步控制。由于城市地铁客流呈现明显的潮汐特性,该技术可帮助运营方根据客流量灵活调整运输模式,从而提升客运服务质量。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