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你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身体好多了。每天早晚能在家门口走半个小时。”
……
10月14日下午,宝业湖北建工集团董事张健拨通了王泽军的手机。
57岁的湖北黄冈人王泽军,是宝业湖北建工集团吉布提纳西布综合医院项目木工班工长。
今年7月3日,王泽军在作业时意外受伤,生命危在旦夕。
此后21天,他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跨国救援。
王泽军在电话里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时真怕这条命救不回来了,是祖国救了我,是公司救了我。”
意外受伤,中国工友命悬一线
吉布提,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国家。纳西布综合医院项目是吉布提重要民生工程,由总部位于青山区的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承建。
当地时间7月3日7时30分,项目木工班工长王泽军与吉布提当地员工一同作业时,意外受伤。
“无论多大代价,必须把员工的生命放在首位。”张健向记者回忆,事发后,宝业湖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高林立即下令启动应急预案。该集团驻吉负责人万洪兵一边安排人手将王泽军紧急送往附近医疗机构,一边联系中国驻吉大使馆请求援助。
经紧急处理后,王泽军被转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保障基地医院。此时基地医疗团队已准备就绪,连夜为王泽军实施了第一次手术。

王泽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保障基地医院。 通讯员方菲 供图
因王泽军失血过多,急需输血。基地战士、王泽军工友纷纷撸起袖子,排队为王泽军捐献了超过2000毫升血液。
脏器修复、创伤控制,王泽军暂时稳定了生命体征。
当地时间7月5日凌晨,王泽军病情突然恶化,体温骤升,生命体征告急。中国援吉布提医疗队多名专家紧急会诊,并为他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短暂恢复后的第四天,王泽军的伤情再度突变——因创伤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基地医院为此又展开了一场持续12小时的抢救。
病情反复无常,王泽军也产生出消极情绪,“当时真怕我这条命救不回来了。”他妻子王莲花从湖北黄冈赶到吉布提,来到病床边,妻子的一句句鼓励,给了王泽军活下去的力量。中国驻吉大使馆的多次来电问候及医疗团队的守护,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王泽军妻子王莲花在病床边鼓励。 通讯员方菲 供图
专家组评估认为,当地医疗设备与长期监护条件无法满足伤员后续康复需求,必须转院至更完善的医疗机构。
“集团决定:转运再难,一定要接他回家。”万洪兵回忆说。
“是祖国,是公司,给了我新的生命”
吉布提距离上海上万公里,需在埃塞俄比亚中途转机。
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武汉总部的同事们四处联系航空公司,驻吉项目的同事们每天24小时轮流守候在医院,每天收集整理王泽军血压、血氧等身体指标。中国驻吉大使馆争分夺秒协调相关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紧急补办各类手续。
“原定于7月21日的航班因故无法执行医疗转运任务,局势陡然变得严峻。”张健回忆说,每延迟一天,王泽军的危险就增加一分,大家当时都非常着急。
宝业湖北建工集团工作组迅速联系各备用承运商,经过连续24小时的跨国协调,最终确定由一家国际救援组织派出医疗团队随机陪护。

国际救援组织派出医疗团队随机陪护王泽军。 通讯员方菲 供图
7月23日,当乘坐轮椅、头套呼吸机的王泽军在吉布提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意外再次出现:现场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以王泽军“不符合适飞条件”为由,拒绝其登机。
在多方协助下,航班值机柜台关闭前5分钟,王泽军所有手续获准通过,顺利踏上归国的旅途。
四个商务舱座位被临时改造成“空中ICU”,便携式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仪器实时监测王泽军心率、血压等关键指标……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王泽军于北京时间24日16时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落地。救护车在飞机跑道旁守候。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预留好ICU床位,组建起一支由创伤外科、重症医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
经过医疗团队的精心照料,王泽军于8月20日顺利出院,回到湖北黄冈老家。
经历了21天生死考验,王泽军感慨,“是祖国,是公司,给了我新的生命”。
“这次跨国救援,体现了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公民安全的决心与能力。”宝业湖北建工集团负责人表示,作为湖北省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是祖国维护着企业海外利益的安全,实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互利合作与发展共赢。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李亦中 通讯员汪新鸿 方菲)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