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与武,共青春。”这句来自甘肃籍大一新生何同学的深情告白,在开学季长江灯光秀上刷屏展播,也道出了无数青年与这座城市的奇妙联结。10月16日,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在支点建设中挺膺担当”专场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书记皮惠兰以《城市可爱 青年可为 让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为题,讲述武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战略布局与实践路径,勾勒出一幅“城市可爱、青年可为”双向奔赴的新画卷。
中央团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廉思,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正学,分别就青年与城市共生成长的时代逻辑、名校大城共创共兴共荣等主题作现场报告。
在专场报告会沙龙上,武汉市住更局、科创局、安居集团等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青年报代表与高校学子展开对话。
■ 择城之变
青年寻找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生活方式和成长发展环境
有数据表明,超一半的“95后”认为“职业与生活平衡”比“薪资”更重要。年轻人在择城时,“生活舒适度”的权重占比超过“薪资”占比。这说明,当代青年既追求事业的高度,也注重生活的温度;他们寻找的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座与自己“灵魂契合”、双向奔赴的城市。
面对这一新趋势,武汉将青年发展置于城市战略核心。皮惠兰介绍,武汉大力实施“学子聚汉”工程,在全省率先出台《武汉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并将“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青年人口已占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一,每年留汉高校毕业生超过30万人,连续多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武汉也上榜“中国人才吸引力十强城市”。
专场报告会外场招聘专区吸引了众多前来咨询的高校学子。
■ 城市“可爱”
武汉六大特质构筑起吸引青年的硬核底色
报告会上,皮惠兰用“机遇之城、开放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历史之城、幸福之城”的形象描述,阐释了武汉这座城市吸引青年的“可爱”底色。
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书记皮惠兰作主题报告。
皮惠兰介绍,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GDP跨越2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十、中部首位。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黄金舞台。天河机场迈进“三航站楼+三跑道”时代,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4小时高铁圈覆盖全国80%的重要城市,九州通衢的枢纽地位为青年打开了“一张机票闯世界、一张车票通全国”的无限可能。集聚92所高校、140多万在校大学生,拥有15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超1.66万家,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9,是我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创新涌动的活力,吸引了全国众多大学生的目光。武汉还用山水形胜的生态之美、人文荟萃的历史底蕴、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为青年打造了工作与生活完美平衡的“理想城”。
中央团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廉思作主题报告。
“武汉正以独特禀赋为青年提供成长沃土,更通过精准施策实现‘城市赋能青年、青年激活城市’的双向成就。”中央团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廉思在报告中介绍,武汉凭借先天优势与系统性实践,形成了国内罕有的高密度、高素质青年人口结构,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典型样本。
报告会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
■ 青年“可为”
武汉正全力为青年搭建“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广阔舞台
在创新创业领域,武汉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从“一张桌”到“一间房”再到“一层楼”的多层次支撑体系,构建“孵化器+产业园”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建立赛事直通车机制,设立20亿元投资基金和100亿元的青年双创信贷资金等,着力将青年创新创业的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
在产业发展方面,武汉每年举办500场招聘会、提供50万个优质岗位。开展“武汉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助力青年人实现从“专业人才”到“产业合伙人”的转变。
在乡村振兴领域,“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每年遴选30个“金点子”项目给予最高5万元支持,同步推出最高500万元贴息贷款。“新农人培育计划”提供全链条赋能,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对扎根乡村的青年技术人才,打破学历资历限制,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支持青年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
在区域融合领域,武汉主动携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推动人才互通、资格互认。持续开展“千岗迎台青”专场招聘,设立汉港澳青年交流驿站和国情教育基地,同时,通过“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助力青年企业家对接全球。
在社会治理方面,武汉积极推动优秀青年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通过“青年观察团”“青年议事会”让每一个金点子都可能成为城市的新变化。“武汉鼓励青年通过志愿服务、文明行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共建,成为城市的‘主理人’。”皮惠兰说。
从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新征程,“武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青年与城市相互成就的奋斗史”。皮惠兰表示,“今天,武汉以整座城的诚意,让这座城市成为每一位青年奋斗路上最坚定的‘同行者’和最硬核的‘合伙人’”,让每个在此奋斗的“吾”都能在这片“武”台上绽放青春梦想。
青春思政课《我的梦想会发光》。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 供图
在当天的活动外场,还设置了就业招聘专区,青年安居、创新创业政策咨询专区,以及青春市集展示专区,从生活服务到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吸引众多高校学子前来了解咨询。
统筹:耿愿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朱德华 李沁雪 陈浩然 李建华 通讯员赵雪峰 向智 韩珊 阮航 汪鑫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