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8日讯(记者秦璟 通讯员刘豫)10月18日,2025武汉艺术生活季“艺术生活漫游计划”首场文学艺术分享会在江岸区平和打包厂旧址举办。知名作家周慧携《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与读者现场交流,分享“与自己为邻”的生活与书写。

沙龙现场。记者胡冬冬 摄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是周慧首部结集出版的文学作品,记录了她在深圳洞背村近10年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感;而凭借这部作品,她也荣获了第七届红棉文学奖年度新人奖。
“三十多岁的时候,我开始接触文学与写作,这成了我在职场和生活里的某种支柱。四十岁,我决定辞职定居在深圳洞背村。”周慧说,作为距离城市商业区较远的一个自然村落,洞背村没有外卖,生活平淡清苦,定居在这里之后,曾经熟悉的人也渐渐少了联系,在独处中,她开始与自己为邻的日子。当时,她与著名诗人黄灿然偶遇,对方建议她“每周写一篇就好了,一篇七八百字就好了”,自觉“钝感”的周慧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开始写。”

周慧分享新书。 记者胡冬冬 摄
后来,周慧开始记录窗外的山海和云雨、成长中的故人与故事,也会写一写在洞背村的村居经历。这些篇章中,也交织着青春的记忆,以及人到中年的心境感悟。以《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为名结集出版的这本散文集,以周慧在洞背村的山居生活为主,收录了百余篇作品,融合散文和小说的跨界表达朴素而有温度。“我在写我的生活,但我也在自问,我是否写出了一个更好的周慧?”周慧说,“唯有阅读和写作才能把我从庸常的生活里面拔出来。”
对于周慧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著名诗人黄灿然高度评价,在他看来,作品中既有周慧对于独居日常的细腻捕捉,也包含着对时间流逝与自我认知的哲思,形成了私人经验与时代印记交织的复合文本,而这样的写作,也呈现了周慧消解物资匮乏、抵达精神自由的历程。

周慧和读者交流。 记者胡冬冬 摄
在分享会上,作家、武汉市文联《芳草》杂志常务副主编林东林表示,周慧在最低限度的生活成本里安然自处,去享受自然的馈赠、内心的安宁和书写的价值,她可以成为很多普通人的写作榜样,“写作并不是作家们的专利,而是可以成为每个人的表达方式。”林东林说,“周慧的经历和她的写作告诉我们,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里,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去生活,同时赋予自己的生活以意义,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巨大的鼓励。”
“想尝试通过写作梳理自我与困境的普通人,可以从何开始?”面对读者的探问,周慧说,“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你就去写它,把困境写100遍,时间就会带着你走过去。”另一位读者则分享道,“听完周慧老师的分享,我觉得不管是内卷还是躺平,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方式,我在周慧老师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或者说,我要从自己的人生中去寻找答案。”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