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伴随公示期结束,武汉首批算力服务券正式开始发放。据了解,此次共认定13家算力服务商,端出52个算力产品,3431p公共服务算力资源可享“算力券”。
确定13家算力服务商
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负责认定算力服务商。最终诞生13家服务商,分别是武汉光谷爱计算有限公司、武汉光谷超级算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电智开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湖北信通通信有限公司、中金数谷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临空港网安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武汉市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星火众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首义数字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齐荣介绍,经企业申报、各区推荐、专家评审和实地核查等流程,此次算力服务商认定兼顾了本土培育与外部赋能、多元场景与专业深耕、区域协同与全域覆盖,形成了“本土骨干+大企支撑、专业领域+通用服务、重点区域+全域覆盖”的算力服务体系。
使用算力服务每年最高补助20万元
武汉市经信局人工智能处主要负责人介绍,据《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根据算力使用情况每年设立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算力服务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对企业使用算力服务费用给予50%最高20万元补助,补助期限不超过三年。
据介绍,企业可登录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武汉)”(https://www.whaihub.cn)申请算力服务券。企业需依次完成申领、使用、核销及结算环节。
企业先提交基本信息、承诺函等材料申请认证,经第三方服务机构审核通过后获得申领资格;随后凭算力服务合同申请券额,经服务商在线确认、第三方审核后券即生效,单企业总额度不超20万元(申领时间从2025年10月14日起至2026年10月13日)且可分次申领。待算力服务完成,服务商凭实际使用证明材料申请核销,最终由市经信局按券使用进度集中结算,经第三方审计核查、结合各区审核意见综合考核后,按程序拨付补贴资金。
全市首场算力对接活动本周五举行
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是东湖高新区一家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为出版行业提供数字化整体技术服务,就在今年,企业自主研发的出版领域首个专业大模型BOOKSGPT正式通过备案审核。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每个月的算力购买量都在以10%的速度增加,9月份算力购买成本300万元左右,而武汉提供的“算力贷”“算力券”等组合拳,有望缓解企业算力需求增长的压力。
据了解,上海、深圳、成都、合肥等地都通过发放算力券来撬动政策杠杆,以四两拨千斤的形式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
市经信局人工智能处主要负责人介绍,确定服务商、发放服务券只是第一步,还要进一步提升算力服务的质量与稳定性,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等,未来将推进供需对接。按照“分类施策”原则实施“算力伙伴”计划,推动算力赋能。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3场供需对接活动。本周五(24日)将针对企业找算力难、用算力贵的痛点,在光谷开展首场算力券政策宣贯及算力供需对接系列活动。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编辑:陈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