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战地日记”见证抗美援朝空中激战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5日讯(记者耿珊珊 王南芳)“这本日记记载了不少抗美援朝的空战情况,其中就有我在一次空战后的发言。”10月18日,在山东济南,长江日报记者在飞行员陶伟家中看到一本“战地日记”。10月24日,长江日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开国少将王香雄之子王平凡,他介绍父亲参加革命后一直坚持数十年写日记,这本日记是王香雄在担任空四师副师长期间,于1953年5月21日—1953年10月16日写的“战地日记”。

抗美援朝期间空四师副师长王香雄战地笔记复印件(1953年5月21日—1953年10月16日)。记者耿珊珊 摄

这本日记有120余页,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每次空战的战斗情况,对战略战术、参战飞行员表现都进行了剖析点评和经验总结,还画有诸多作战的路线图。

日记记载,在一次空战中,飞行员陶伟在战斗评述中发言:“敌机距离我们只有500米,这时,侧转方向不对,其他队员应赶来支援。”

2025年10月18日,陶伟在山东济南家中,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空中拼刺刀”的经历。 记者耿珊珊 摄

陶伟介绍,根据空四师队伍年轻、装备处于劣势、实战训练有限的状况,空四师副师长王香雄对战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号令指战员:“高度警惕!边学边打,边打边积累边分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这本日记中,记者看到了李永泰、白兰馨、张积慧、罗有喜等诸多飞行员的名字,并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们在一次次空战中彰显出的勇敢和智慧。

“白兰馨、罗有喜和我一样,是从武汉同时参军,并被选拔为飞行员的。”陶伟介绍,白兰馨在高中是学生会主席,能说会道,性格开朗。他是僚机组成员,曾协助长机一起击落过多架敌机。

1953年5月17日,陶伟所驾战机开炮瞬间,机上照相机拍下的胶片原件,胶片中左下是目标敌机。经测算,陶伟战机当时距离敌机只有120米,创造了极限近距离击落敌机的纪录。 记者耿珊珊 摄

91岁的陶伟至今还记得,有一次,队友罗有喜作战中被敌人打坏飞机发动机,他在发动机停车、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使飞机平安降落,这是个难度极大的驾驶动作。降落后,迫降地大东沟机场的人们纷纷张望,只见飞机上下来的人摘下头盔,露出红扑扑的脸蛋,人们很惊奇:“飞行员原来还是个小孩子。”

“日记的原件还在我这里,准备择机捐给父亲的老家龙岩闽西革命博物馆。”王平凡透露,由于历史原因,父亲的日记有很多都遗散了,这本战地日记是父亲仅存的一本抗美援朝空战笔记,希望这本日记能为抗美援朝历史研究提供参考。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