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盼房本盼了30年,今年终于拿到了。”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职工宿舍楼居民周女士手里攥着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口中的“房本梦”,牵动着上百户居民的心,也折射出武汉办好群众身边事的决心与行动。

全市共整改民生领域问题32515个,修订完善制度1003个。通讯员供图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保障民生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强化靠前监督、跟进监督,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为推动工作落实,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双专班、双方案”机制,每一件实事均形成行业领域整治方案和监督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限,确保问题不悬空、整改不走过场。
截至目前,全市共整改民生领域问题32515个,修订完善制度1003个。一个个数字背后,是监督的力度,更是民心的温度。
实事为民:
从“纸上方案”到“群众笑脸”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77年、1979年先后建成2栋职工宿舍楼。1999年,该单位按政策申请将这两栋公有住房出售给职工。本是惠及职工的好事,却因房屋、土地信息不一致,导致200余名住户长达二十年无法办理个人不动产登记手续。江岸区纪委监委将此问题纳入监督重点任务,督促区资建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联席会商+联动办理”机制,会同税务、住更等部门逐户核实、补齐资料,打通办证堵点。为让居民少跑腿,区资建局通过网站公告、现场张贴、上门宣讲等方式,详细告知流程与材料清单。
“以往一些老旧小区因资料缺失,常年无法登记。”该局负责人介绍,此次成功经验已转化为“日常化解登记难题工作机制”,推动从“群众找上门”向“主动解难题”转变。
“真是盼到了。”周女士表示,“这不仅是房本,更是政府办事的心本。”
从“群众上访催办”到“部门主动破题”,市纪委监委紧盯重大民生项目、重点政策落实,推动建立“实事项目责任清单”,督促部门从“被动落实”向“主动履职”转变。
监督有力:
从“群众投诉”到“系统治理”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推动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助。
通过大数据比对、AI云助手预警等方式,干部能主动上门核实困难群众信息。刘某一家因病致困,正是这样被系统“发现”。他感慨:“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上门。”
与此同时,各级巡察机构坚持“边巡边改、立行立改”,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快速响应、即查即改。
在武汉经开区,汉南小学和兴汉街菜场周边长期存在水压低、水量不足等问题。市委第三巡察组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督促相关部门核查整改。不到三个月,居民用水恢复正常。“现在水龙头一开就有水,洗菜做饭都顺畅多了。”谈到整改后的变化,居民李先生满脸笑容。
从主动发现问题到推动系统治理,监督正不断延伸、深化。“出了事故拿不到赔偿,我们真不知道该找谁。”这是东西湖区货车司机反映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经查,某诈骗团伙以保险代理机构名义,伪造保单、骗取货车司机保费,造成数十名货车司机权益受损、行业秩序混乱。东西湖区纪委监委会同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为货车司机挽回全部经济损失,并由点及面在全区开展货运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挂靠经营、保险代购等领域风险隐患,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形成从查案到治本的闭环。
民生问题不能满足于解决个案,而是要从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拓展延伸。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住更局纪检监察组围绕物业服务、老旧小区电梯更新等群众关注点,督促驻在部门建立电子投票系统、居民意见收集平台,推动物业公开透明。“这次换电梯,政府真是帮我们解了心头的大事。”江岸区一元街道三阳社区新电梯启用那天,居民们纷纷点赞。
在硚口区,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检查贵”问题,督促区卫健局推动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如今,全市已有71万份检查结果实现互认,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1.58亿元,节约就医等待时间856万小时。市民康女士感叹道:“这次看病不再花冤枉钱,真省心!”
从点上整治到面上推动,从个案处理到制度固化,监督触角延伸到了民生治理的每个关键环节。纪检监察机关用铁的纪律守护群众的获得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服务更有温情。
群众共评:
从“点题答题”到“同题共答”
“以前是我们找干部,现在是干部上门找我们。”黄陂区前川街道的王阿姨笑着说。
去年,她所在的小区因烟道问题导致燃气管道安装困难,燃气安装费用分摊问题也僵持不下,居民们每次用气都要“扛罐上楼”。区委巡察组在“庭院夜话”中了解到情况,当场联系职能部门协调方案,目前天然气管道已陆续架管安装。王阿姨一边烧水一边感叹:“以后再也不用扛气罐上楼了!”
这样的“夜话”,如今成了武汉基层监督的“标配”。市委巡察办指导各区巡察机构创新监督举措,采取背包巡察、小巷巡察等方式,把巡察“面对面”与群众“心贴心”结合起来,通过“巡察+群众+职能部门”的模式,许多沉积多年的民生问题得以化解,也让巡察工作从“单向发现问题”转向“协同解决问题”。
群众是最强大的监督力量。市纪委监委创新推出“实事实办群众监督码”,群众扫码即可“点题”反映问题,部门“答题”办理,群众“评题”打分。截至目前,全市已受理群众反映8360个问题,纪检监察机关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调查核实,对不满意件进行了二次回访,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回音。
从“群众上访”到“服务下沉”,从“被动整改”到“主动公开”,武汉正在形成民生监督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如今的武汉,监督有力度,实事有温度。纪检监察的“硬监督”,正变成群众可感可见的“暖服务”。这座城市,用心用情,把“为民”二字落到了实处。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通讯员方圆)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