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种飞行器各行其道,“北斗+”企业为无人机绘制厘米级“空中导航地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8日讯 一架无人机从机巢中腾空而起,掠过城市水域上空时,机身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将河面漂浮物、水体颜色等实时信息回传。如同驾车依靠导航查看路况、规划路线一样,在一张“空中导航地图”的指引下,无人机也可以自行往返在安全、高效的航线上,执行完成水面监测任务。

10月27日,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由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普勒卫星)联合鸣飞伟业、纵横天地等7家单位在武昌区成立的“湖北省北斗+低空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基于“珞珈卫星”0.5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开发出湖北省首个三维厘米级无人机遥感地图,目前已在武汉部分城区的电力巡检、水域监测、森林防火等领域试点应用。

开普勒卫星自主研发建设的天地一体化导航增强系统,能将中国境内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栾嘉雯 摄

如今的城市天空,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当各类飞行器在城市空域飞行时,传统的二维地图无法精确标注高楼、高压线、气象变化等立体障碍,帮助无人机实现飞行避障,使用场景受限。”开普勒卫星总经理毛晓柳告诉记者,无人机飞行时同样需要一张能看得懂的“空中导航地图”。

记者看到,创新中心研发的这张“地图”,清晰标注了现实世界中树木、电线、湖泊、建筑等物体的高度、位置等三维地理信息。在无人机的视野中,相当于一比一“数字还原”了城市高楼密集的三维立体场景。

“创新中心成员单位涵盖空天信息、低空经济、测绘等多个产业方向,依托武汉良好的产业基础,‘北斗+’产业链企业联合攻关,打出了一套技术领先的‘组合拳’。”毛晓柳介绍,开普勒卫星自主研发建设的天地一体化导航增强系统,通过布设在全国的4000多座地基增强站,能将中国境内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让无人机精准定位“自己在哪”。同时,借助“珞珈卫星”0.5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与各类测绘数据,绘制出的厘米级三维地图为无人机提供了“高清视野”,可清晰辨识低空中的树木、电线、建筑等细节,“让它既能走对路,又能避开障碍物”。

开普勒卫星研发人员正在运维服务系统。栾嘉雯 摄

“通过环境地理坐标规划航路网,原本‘空荡荡’的空域便可转化为一条条可规划、可调度的航线,从而提高无人机在运输、巡检等任务中的效率。”毛晓柳介绍,基于这张“地图”,未来安全巡检、低空物流、应急消防、观光旅游等多类飞行器,都可在天空的“立体路网”中各行其道、有序飞行。

据悉,目前该“空中导航地图”已覆盖武汉部分城区,创新中心正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无人机三维精准导航地图。

目前,武昌区依托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等十余个国家级平台和全国北斗领域半数以上的院士团队资源优势,已培育北斗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40余家,初步形成了5G+北斗、应急+北斗、测量+北斗、人工智能+北斗、遥感+北斗等数字化行业应用,未来将打造“小而精、特而强、专而尖”的北斗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集群。

(长江日报记者杨蔚 通讯员况昕昀 高悦 唐亚芬 参与采写:栾嘉雯)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