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知: 武汉发展“有根产业”优势突出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9日讯(记者冯雪)“大家请看这两张中国夜间灯光图,2013年的中西部地区还是散点分布,到2023年已明显增亮,但相比东部沿海连片成势,我们中部仍需努力。”10月29日,在第七届楚商大会开幕式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知用直观的灯光对比展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她认为,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武汉发挥着领头羊作用,而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湖北发展的关键力量。

罗知展示了一组数据:2024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即发达国家门槛标准的城市,绝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只有武汉和长沙跨过了这条线,而武汉又遥遥领先。”

这份支撑,离不开民营经济的贡献。罗知介绍,2024年,湖北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5.7%,吸纳了全省80%以上的就业人口。她认为,湖北民营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过去是工业创新带动消费创新,现在反过来,消费引领供给的创新。”罗知表示,在数字时代,虚拟实体空间正在带动实体空间发展,“得消费者得天下”。

罗知用“拉布布”和卡游产品为例,进一步阐释消费创新的力量。“一个龇牙咧嘴的洋娃娃能卖到108万元,一张小卡片售价上百元,它们的制造成本并不高,但通过IP赋能,创造了巨大价值。”她谈到,当吃穿用度等物质消费逐渐触达天花板时,娱乐、财富管理、大健康等满足精神需求的“情绪价值”消费,正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罗知为武汉民营经济指出了三大发展机遇。首先,武汉发展“有根产业”优势突出。所谓“有根产业”,即立足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的产业。罗知解释,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设施相继落户武汉,使武汉成为中国重要的科技力量集聚地。

其次,人工智能的颠覆式创新带来赶超机会。罗知指出,虽然武汉没有“AI大厂”,但武汉的数字专利质量远高于许多城市,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将专业AI模型与湖北制造业优势结合,很可能走出一条新路。”

再次,百万大学生成为数字时代逆向创新的主力军。罗知认为,大学生需求多元、创造力丰富,是武汉最宝贵的资源。“将消费端的创意和活力转化为生产端的供给能力,就是我们实现逆向创新的关键。”(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