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人是志愿军英雄后人,共向这支英雄连队捐赠24件宝贝

“这是我父亲用过的相机!”“这是我父亲获得的勋章、纪念章和奖章!”“这是我父亲在上甘岭坑道中用过的搪瓷缸!”……10月29日,崔遂川、刘利军、李鹏三位老人,前往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执勤九中队,一起将他们珍藏的24件宝贝捐赠给九中队荣誉室。九中队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赫赫的英雄连队。九中队的前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134团3营8连,是我军军史上著名的“上甘岭特功八连”。九中队7班,则是以志愿军特等功臣柴云振名字命名的“柴云振班。”

捐赠仪式现场。 通讯员谢定安 摄

据介绍,九中队还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红军连队。1931年,该连队创建于鄂豫皖苏区湖北省黄安县(红安县),是在徐向前同志领导下,由黄麻起义的农民赤卫队员为骨干组建起来的。自成立以来,该连队先后参加过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战役战斗,并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卓越。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崔遂川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之子;刘利军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团长刘占华之子;李鹏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3营8连连长李保成之子。

在捐赠仪式上,崔遂川将他父亲崔建功用过的一部海鸥4型系列双镜头反光相机捐赠给九中队荣誉室,他说:“我父亲晚年最爱用这台相机拍照。父亲说,作为部队指挥员,既要看清战场情况,也要把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场面记录下来。我父亲希望后人记住战争的残酷,也叮嘱后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要后人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刘利军将他父亲刘占华获得的勋章、纪念章等共13枚证章捐赠给九中队荣誉室,这些证章是他父亲战斗生涯的见证。他告诉九中队的年轻官兵: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自己锻造成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李鹏将他父亲李保成在上甘岭坑道中用过的一个搪瓷缸等珍贵物品捐赠给九中队荣誉室。李鹏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父亲李保成带领8连官兵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里坚守时,因坑道中缺水,他父亲和战友们就用这个搪瓷缸收集大家的尿液饮用止渴,并且把尿液称作“光荣茶”。他把这个搪瓷缸捐赠给九中队荣誉室,就是希望中队官兵努力向革命先辈学习,不断地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练好军事技能,勇担强军重任。

李鹏老人给大家讲他父亲李保成的战斗经历。 通讯员谢定安 摄

三人均说,这些宝贝不该只锁在他们自己家里的柜子中,而是应该让它们回到孕育它们的英雄集体中。

长江日报记者通过采访获悉,1951年5月底到6月初,志愿军第15军奉命开展了名垂我军军史的朴达峰阻击战。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官兵在团长刘占华的指挥下,与敌人展开血战,成功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其中,时任134团3营8连7班班长的柴云振带领战友趁夜色反击敌人,成功摧毁敌指挥所一个,攻克敌人占领的3个山头,一共歼灭200多名敌人。弹药用光后,柴云振与敌人展开肉搏,其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另外,他头部、腰部等部位多处负伤,晕倒在战场上。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第15军将一面写有“出国作战第一功”大字的锦旗授予8连,柴云振本人则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打响后,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3营8连官兵在连长李保成的带领下,进入597.9高地1号坑道,在该坑道中坚守14昼夜,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守住了坑道,并将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上甘岭主峰。在上甘岭战役中,8连荣立集体特等功一次。8连官兵与其他参加上甘岭战役的战友一起,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的上甘岭精神。从那时起,“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就成了8连的连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8连官兵奋勇前进。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通讯员田健 张志伟)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