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30讯 武汉朗志公司新工厂还在建设,运用于航空航天、低空飞行器领域的钛合金高端管材产品已在临时过渡工厂下线。
今年3月,武汉朗志公司新基地在大集街道开工,当街道获知企业订单旺盛,急于投产。街道工作人员帮企业找厂房,谈租金,跑审批,对接武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航院)。短短两个月,该公司订单金额已超2500万元,新工厂建成达产后,公司年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
“街道坚持以营商环境大比拼提升区域吸引力。”蔡甸区大集街道党工委书记叶火杰表示,大集街道衔接中法生态城、中德国际产业园两大开放平台。通过不断优化企业服务,已吸引朗志钛合金等上下游企业30余家。

武汉航空新材料科创中心正在紧张装修,武航院团队在街道提供的临时办公点开展工作一年有余。
叶火杰说,大集街道以乡贤人才和新材料为小切口,推进产业升级和区域转型发展大纵深,通过小步快跑、滚雪球式发展持续聚集产业资源。武航院用不到一年时间,成功实现“从0到1”“从无到有”的跨越,相继完成市级、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两级跳”。
企业有事随时到,企业无事不打扰。依托武航院,武汉理工大学概念验证中心等25个成果转化项目在街道孵化。街道及周边区域,航空新材料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叶火杰表示,街道将在项目建设大比拼中,推动武汉朗志等项目投产达效。在招商引资大比拼中,推进楚商回汉和产业链招商。在创新驱动大比拼中,支持武航院创建国家技术转移航空新材料分中心。在营商环境大比拼中,转变干部作风,不断拼出营商环境金名片。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王佩玺 张远 海报 | 摄影:周迪 设计:张莉)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