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我刚参加完全运会开幕式,今天就赶来武汉与各位交流。”11月10日下午,2025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现场,全国知名建筑设计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作题为“地域文化时代:谈老城市新活力”的主旨演讲,他向大家介绍,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场馆——广东奥体中心其实是由一座旧场馆改造而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在2025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上作报告。
旧场馆飞起“双飘带”
何镜堂指出,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最引人注目的双飘带设计,打破了国内体育场传统圆形的设计惯例。“这种独特的双飘带造型,象征着广州的改革开放和腾飞,体现着大湾区的文化意象——波浪、活力与腾飞。”
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充满现代感的场馆前身竟是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的场馆。为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本届全运会没有新建场馆,而是对原有场馆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
“改造过程面临巨大挑战”,何镜堂透露,原有场馆已较为破旧,天花钢筋外露且有损坏,原始资料也已缺失。更新团队通过蓝图还原、建模分析、研究验证等一系列工作,创新采用PTFE泡沫将屋顶包裹并进行加固处理,既解决了整体性问题,又保障了安全。
何镜堂说,场馆的色彩设计蕴含深意:观众座位采用四种不同的蓝色,表达“湾区环流”的澎湃之势。花瓣状看台则凸显了广州市花“木棉”的意象。他特别提到,场馆设计融入了广东红棉的红色、香港紫荆的紫色以及澳门莲花的绿色三种主色调,“以此构成湾区环流的视觉感受,塑造出激情、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形象”。
“赛后再利用”是本次改造的核心理念之一。何镜堂强调,比赛结束后,场馆将转变为市民的城市活动空间,达到城市公园的要求。
改造中,团队打通了场馆二层对外开放区域,一楼设计成骑楼街,体现岭南建筑特色。结合岭南气候特点,满足了遮阳隔热、通风防潮的需求,同时融入智能化体系。场馆入口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弯曲的斜坡广场,方便各类人群通行。
从广东奥体中心的更新改造案例,何镜堂阐述了他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必须与所在地的各项条件相融合,要接地气;建筑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文化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

何镜堂向各位嘉宾讲解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更新改造的案例。
城市更新要让“老”与“新”共存与共生
何镜堂强调,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坚持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广东奥体中心的成功改造,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曾在武汉工作,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何镜堂说,2013年,他领衔完成了武汉学院新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提出“现代教育模式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兼并书院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打造出人性化园林式校园 。
何镜堂认为,当前,武汉推进城市更新应当深刻把握“老”与“新”的内在逻辑,推动城市“老”与“新”的共存与共生,守正创新、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风貌特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思考风貌的延续,并高度重视城市风貌营造过程中地域、文化和时代和谐统一的问题。
何镜堂表示:“城市的核心是人,我们还要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既留住历史与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又要与时俱进,激发城市活力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人民的需求是城市的活力之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实习生吉歆焱 摄影:记者李永刚)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