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2日讯(记者商佩 通讯员王华芬)一块来自巴西的牛肉,如今能提前三天“现身”武汉市民的餐桌。这样的速度并非因为船开得更快,而是源于一场“数据跑路”带来的物流提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数据开放互联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实施方案》,着力破解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难题。作为全国16个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城市之一,武汉正通过数据共享,让物流运转更高效、更经济。
那么,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究竟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一块牛肉”为例,过去,进口牛肉从巴西运抵武汉,需经海运到达上海,再转河运至武汉。如今,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打通了阳逻港与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之间的物流数据,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远洋货轮一卸货,内河船舶随即接驳,省去了中间等待“换乘”的时间,也节约了临时租用冷库保鲜的成本。

阳逻港。长江日报资料图
得益于此,进口牛肉一般能提前3天到达消费者“家门口”,上海港进口货物在武汉的分拨效率提升20%,每个货柜的综合物流费用从4000元降至2000元左右,节约成本约50%。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副主任沈孟如指出:“越是多式联运,就越需要物流数据的开放互联。这也是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新的突破点。”她表示,随着物流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食品、日用品、医药等民生消费品将更快送达消费者手中,商家可以在计算合理成本和盈利的情况下,更多地让利于民。
物流数据的互联互通,不仅提升了单批货物的流转效率,更在产业链层面形成规模效应。据估算,武汉通过推动上下游企业数据共享,每年可节约综合物流成本超亿元,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粮食与冷链物流枢纽能级提升。
为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武汉市数据局牵头制定了《武汉市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基础规范(试行)》,统一了数据交换场景与目录标准。同时,依托"汉数通"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了武汉市物流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汇聚海关、国铁、民航、交通、港口等多部门公共数据,支撑跨部门数据互联和企业间数据可信流转。
目前,武汉已组织多家企业开展了13个应用场景建设。除江海联运场景外,九州通医药集团物流公司通过对接实时路况数据,运用AI算法优化配送路径,实现配送效率提升30%,配送及时率提升10%,返程空载率下降20%,成本降低10%,预计每年可增加返程带货净利润近100万元,同时降低人工及燃油成本300万元以上。武汉数据集团也已完成与宁波、霍尔果斯等城市的数据互联互通测试,正稳步推进物流数据的归集与开放应用。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