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3日讯(记者余睿) 11月12日清晨,湖北环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程昆就已抵达位于蔡甸区奓山街道的工厂,检查出口工业门的产品包装。这笔外贸订单做成,能给企业带来近8000美元的收入。如今,这家企业年出口额已突破2000万元。

环山智能的工厂里摆满了即将运输给海外客户的工业门零部件。记者余睿 摄
走进工厂,一派繁忙景象。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加紧组装各类工业门。有用于大型厂房的坚固提升门,有保障机场行李系统的专用门,还有服务于冷链物流的快速保温门。“这些产品全都销往海外,覆盖多个高端领域。”一位工人自豪地说。
公司创立之初,市场重心完全在国内。转折发生在2021年。当时,已在工业门领域深耕8年的程昆,在一次业务考察中发现,国外的工业门行业创新乏力,产品更新慢,但价格高昂,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为什么不能反向出口,用我们先进的制造能力去拿下海外订单呢?”这个念头,让他下定决心转型做外贸。
转型第一步,是学习。程昆回忆,国外工业门行业起步早,最初很多技术都要向人家学。但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大量个性化订单倒逼厂家不断升级,整个行业进步飞快。“慢慢地,我们学国外的变少了,反而有了自己的优势。”他说。

程昆在线上与海外客户交流。记者余睿 摄
“出海”之路并不顺利。程昆只有初中学历,完全不懂英语。和客户沟通,全靠翻译软件。一遇到专业词汇,翻译不准,交流就卡住。外贸规则他更是一窍不通。有海外客户问他能否按CIF条款交易,他一句反问,就暴露了不专业。不知不觉,丢了不少订单。
月成交额频频挂零,程昆急了。他铆足劲学行业英语,追着客户经理请教外贸术语。一个笔记本,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为了拓展客源,他还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开了户。
2021年底,第一笔外贸订单终于来了。一位西班牙客户试探性地订购了两套冷库快速门。程昆靠扎实工艺和实惠价格,赚到了外贸“第一桶金”——4200美元。真正让他信心大增的,是一个月后来自阿曼的订单,金额三万多元。客户提出要来验厂,程昆心里七上八下,担心厂子太小。没想到,对方更看重专业方案和产品质量,并不在意厂房规模。
有一次,一位菲律宾客户想订一种能直接翻到天花板上的车库门。当地还在用老式方案,密封性和牢固性都很差。程昆和团队拿出中国方案:把所有配套零件集成在一根辅助轨道上,再整体安装上墙。这一升级,不仅省时省钱,还大幅提升了使用体验。客户被打动了,订单顺利拿下。
程昆感慨:“中国制造不缺实力,缺的是走出去的勇气。只要躬身入局,没有转不了的型,更没有闯不出的路。”
【吴晓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