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这里不仅仅卖纪念品,还能看书、喝咖啡、玩手作!”11月12日,从北京来武汉旅游的孙女士,走进汉口江滩的知音国色美学生活馆时发出惊叹。她原本只想买点纪念品,却停住了脚步——手捧一杯拉花精致的咖啡,翻阅一本喜欢的书,她在这里坐了整整一个小时。
2025年武汉礼物(店)征集遴选活动结果出炉,从入选的86家(处)武汉礼物店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武汉礼物店打破了传统礼物店的单一业态,将荆楚文化与生活美学巧妙融合,让全国游客既能“带武汉回家”,也能在此感受慢生活的诗意。

游客正在武汉礼物泛悦汇昙华林旗舰店内选购。
从“卖商品”到“售体验”
在武汉礼物泛悦汇昙华林旗舰店,超500款特色名优商品汇集,成为目前全市品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武汉礼物门店。店内依据街区特色,重点推出昙华林系列、户部巷主题等文创产品,从明信片、发声玩偶、帆布袋到立体拼图、特色徽章,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挑选。店内专设的“武汉十大伴手礼”区商品丰富,蔡林记热干面、周黑鸭“谢谢礼”礼盒、悦游文创黄鹤楼旋转灯、新三舍东湖四季花香薰、仟吉与黄鹤楼联名款绿豆糕等一应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该店创新融合游客服务中心功能,贴心提供免费饮用水、便民药箱、邮政服务与旅游导览咨询,极大方便了外地游客。正在结账的上海游客张先生将行李箱寄存后,就去昙华林游玩。返回店内拿行李时,顺便给朋友买了伴手礼:“买了热干面套装和‘武汉话’玩偶,既有特色又实用,准备多带几套送亲友,把这份‘武汉味道’分享出去。”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礼物泛悦汇昙华林旗舰店打造之初,融合城市文化会客厅+游客服务中心+伴手礼集合店三合一,实现三大功能创新:千款商品的最全覆盖;联合开发昙华林、户部巷、黄鹤楼IP;旅游咨询、寄存、文化导览一体化,延展商圈停留时长与复访率。
位于江汉路步行街的“湖北有礼&武汉礼物”总店,主要用于售卖湖北各地特产、武汉礼物授权商品以及各种特色文创产品,内设湖北景观特色打卡点,旨在通过“有礼”传递友好与合作的理念。坐落于昙华林山顶的楚汉造物,融合了文创店、美术馆与咖啡吧的休闲体验。店家还提供限时在楼顶售卖的“城墙风景”服务,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市民,成为他们寻找城市历史印迹的热门目的地。

武汉礼物(天河机场店)。
从“商品区”到“生活场”
“希望这里不只是卖礼物的地方,更是传递武汉生活美学的窗口。” 在汉口江滩核心区,知音国色美学生活馆作为“武汉礼物旗舰店”,将这种转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里不只是包装精美的热干面玩偶、黄鹤楼书签等城市伴手礼,更有一处兼具雅致与温度的生活美学空间。货架上,楚绣纹样的帆布包、汉剧脸谱元素的茶具等文创礼物,透着传统工艺的巧思;另一侧,原木桌椅搭配绿植,陈列着香薰、手作餐具等生活好物,辟出可供休憩、体验的美学角落。不少市民和游客在此驻足,或挑选礼物,或买一杯咖啡、看一下图书,沉浸式体验武汉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之美。这家占地619平方米的空间,整合了武汉礼物、城市旅拍、非遗精品、手作体验、休闲茶饮、书店等多元功能。它不仅是关于“带走”什么,更是关于“停留”和“体验”什么。品牌通过年轻化、场景化的创新表达,构建起“非遗+”文化消费体验新模式,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生活场景中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汉口茶厂”是湖北老字号品牌,是“武汉伴手礼”的重要代表。在百年老房子里品茶,再带走一份武汉伴手礼,今年全新开业的湖北汉口茶厂有限公司江汉关总店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该店坐落于1874年阜昌茶厂旧址及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中南区公司旧址,地处汉口近代建筑群江汉关附近,属于汉口近代工业遗迹。店内茶叶、茶具、茶点、文创产品品类齐全,单品百余种,还有适合当下潮流的新中式茶饮和茶味冰激凌,以及主题历史文化博物馆,旨在推广汉口本地茶文化和宣传“万里茶道”,店内工作人员为来店顾客提供贴心周到的武汉旅游商品导购导览服务。
喝一杯创意咖啡、听一场艺术沙龙、玩一场桌游游戏……在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一楼,“Planning”普兰宁文创中心不仅能买到定制文创,还是集艺术沙龙、研讨交流、展览展示、城市书房、创意咖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空间,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相聚于此,成为网红打卡地。自2024年7月开业以来,其可观的营业额,特别是定制文创的高销售额,证明了文创市场与公共文化空间成功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
武汉礼物店的变身,同样离不开对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准把握和科技元素的融入。更具颠覆性的尝试来自“IP STATION数字文创巴士”。这些由金运互动与武汉文旅合作投放的智能零售设备,以潮流化的外观成为街头巷尾、景区高校的打卡引流装置。它们销售的不仅是依托黄鹤楼、江汉关等武汉地标设计的原创文创商品,更是一种数字互动体验。通过手机扫描产品二维码,游客可以进入数字化平台了解历史资料,甚至与AI智能体对话,解锁千年名楼的故事。
在武汉,众多武汉礼物店正悄然褪去单一的销售外壳,化身为一处处融合在地文化、生活美学与当代消费体验的复合空间。它们不再仅仅是游客匆匆一瞥的购物点,而是成为市民与游客驻足流连,用以读懂武汉、体验武汉的“城市美学客厅”。
业内人士认为,武汉礼物店的转型,核心是从销售“物品”转向提供“体验”和“场景”。它们不再是游离于城市生活之外的纪念品孤岛,而是深度嵌入到旅游动线、日常休闲甚至公共文化服务中。游客在这里,不再是单纯的“购买者”,而是成为“体验者”和“参与者”。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段关于武汉的独特记忆:可能是临江美学空间里的片刻安宁,也可能是一次与AI对话古老地标的新奇体验。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武文旅)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