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发布车载光通信技术方案,车里修了条“光做的高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1日讯(记者汪甦 通讯员徐子恒)智能汽车越变越聪明,可车里那条负责“运数据”的通道却越来越“吃力”,传统依靠铜缆的车载通信链路已难以支撑高速、安全、稳定的传输需求。11月20日,烽火通信正式发布面向智能汽车的V-PON车载光通信技术方案,意味着光通信这项传统强项,第一次真正完整意义上实现“上车”。

“车更聪明、路不够用怎么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车里修一条‘光做的高速路’。”烽火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罗文勇介绍,光纤天然具有带宽大、时延低、抗干扰强、重量轻的特点,在高压电驱、强电磁环境并存的新能源汽车上优势更为明显。“过去铜缆像‘普通道路’,在海量数据面前容易拥堵;光纤像‘高速公路’,更快也更稳。”

什么是V-PON 车载光通信技术?罗文勇解释,这是将架构、光纤线束、关键芯片、核心模组等进行整合,把车内各个设备连成“一拖多的光网”,将通信基站常用的“点到多点”光纤网络结构“搬进车里”。简单来说,就是从“一条线连一个设备”变成“一条光纤连整车”。

智能汽车有了这项技术会怎样?罗文勇回答,“ 不堵车、不掉线、更聪明。” 他介绍,光纤细、轻、抗干扰强,车内布线更简单,有利于整车减重和能效;带宽更大,适合智能驾驶对高带宽、强融合的需求。同时,能够提升智能驾驶准确性,整车成本降低,更好实现整车升级更新。 光纤“上车”后,车辆反应也会更快,感知更准,激光雷达、摄像头的“画面”不会因为干扰造成延迟、抖动或丢包,车对路况的理解就更“清晰”。

而光通信要在车里稳定工作,芯片是关键。记者了解到,烽火通信坚持走自主路线,打造车规级车载光通信芯片。“这颗芯片就像‘交通指挥中心’,它决定了数据在光纤里怎么走、怎么分、怎么处理。芯片掌握在自己手里,整套方案才真正是‘中国方案’。”罗文勇介绍道。

目前,欧美和日韩车企正从10G 车载以太网向更高带宽演进,但尚未形成可量产的整车级光网络方案。为推动技术从“能跑”到“跑稳”,过去两年,烽火通信已在国内头部主机厂开展实车验证,光纤光缆、连接器等关键产品通过高温、低温、震动、湿热等车规级测试。

“车载光通信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新赛道。”罗文勇介绍,在车载光通信这样的新兴赛道上,单一企业的力量有限,需要整车厂、零部件企业、检测机构协同创新。烽火通信正在搭建开放的技术生态,让技术能“从能跑”变成“跑得起来、跑得远、跑得稳”。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