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矶长江大桥合龙,为花湖国际机场打通多式联运新通道


燕矶长江大桥合龙现场参加施工的中交二航局工人合影。 记者汪文汉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2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葛利龙 )11月22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段巨型钢桁梁精准吊装到位,由湖北交投投资、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湖北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万里长江再添一道“飞虹”。

燕矶长江大桥合龙现场。 记者汪文汉 摄

燕矶长江大桥位于鄂黄大桥下游6.7公里处,北岸是黄冈市黄州区,南岸是鄂州市燕矶镇。燕矶长江大桥是连接大广高速和武鄂高速的复线工程,也是连接鄂州和黄冈两地的过江通道,距离鄂州花湖机场约5公里。

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通讯员陆落义 摄

燕矶长江大桥采用一跨过江的方式,是世界最大跨径四主缆悬索桥。项目全长约26公里,大桥主跨1860米,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下层为四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公里。该桥计划于2026年年底建成通车。



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通讯员陆落义 摄

因上受花湖机场航空限高影响,下要满足长江通航需要,燕矶长江大桥主塔高度仅184米,垂跨比也达到了千米级悬索桥中前所未有的1:15。为解决这一结构难题,建设团队采用世界首创不同垂度四主缆双层悬索桥结构体系,分散荷载,提高桥梁的稳定性。



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通讯员陆落义 摄

“此外,我们还为大桥四主缆‘量身定制’主缆架设智慧控制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测-高效管控-自动响应’,为自动运营、辅助决策、智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湖北交投燕矶长江大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小伟表示。

燕矶长江大桥最后一段巨型钢桁梁精准吊装到位。通讯员陆落义 摄

燕矶长江大桥采用不同垂度四主缆钢桁梁双层悬索桥设计,全桥总重约5.6万吨,相当于一艘满载排水量的中型航母。为将如此庞大的钢桁梁吊起来,建设团队在国内外桥梁建设中首次大规模采用全焊式索夹,实现了索夹的轻型化、标准化制造。

燕矶长江大桥最后一段巨型钢桁梁精准吊装到位。通讯员陆落义 摄

“为保障大桥顺利合龙,我们对合龙口的标高、里程和轴线不间断地进行监控与测量,精确计算温度、风力等环境因素对钢梁形变的影响,最终,钢桁梁以毫米级的精度平稳嵌入预定位置,南北两岸顺利‘牵手’。”中交二航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罗航表示。

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通讯员陆落义 摄

作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重要的配套工程,燕矶长江大桥将成为花湖机场实现高效物流运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交通支撑,成为推进花湖国际机场的“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通多式联运新通道。通车后,黄冈到鄂州花湖机场车程将缩短至15分钟,提升机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强化“空陆联运”能力。同时,燕矶长江大桥建成后将缩短武汉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实现黄冈、鄂州、黄石三市的半小时互联直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合龙。通讯员陆落义 摄

燕矶长江大桥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大广高速和武鄂高速的复线工程,其上层高速公路北接大广高速,南接武鄂高速,形成一条贯穿黄冈与鄂州的南北向快速通道。建成后为车辆提供了新的过江路径,有效分担现有通道的交通压力,提升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的通行效率。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