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下午,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走进中国光谷。由市直机关干部代表组成的“城市观察团”来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和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武院),以“探秘武汉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为主题开展实地探访。本次探访活动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长江网承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协办。
探访中,“城市观察团”了解全球首个大型社会模拟器,观摩人形机器人打太极拳,揭秘一批“尖刀”技术攻关项目成果,见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的硬核实力,感受光谷助力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发展气场。

“城市观察团”了解湖北九峰山实验室的创新成果。长江日报记者王海 摄
武创院集中展示首创技术
转化成果引发热烈讨论
来到武创院,“城市观察团”仿佛走进武汉的科创生态圈——东风汽车、烽火通信、华工激光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湖北九峰山实验室、湖北珞珈实验室、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汇聚起产学研全链条。
本月初,湖北发布的大部分“尖刀”技术攻关项目成果陈列于此,覆盖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数字经济与北斗、生命健康等五大关键领域。一批“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技术转化成产品和设备,吸引“城市观察团”驻足了解。
在联影医疗的展台前,大家饶有兴致地观摩工作人员远距离操作腔镜手术机器人。接收到系统指令后,像八爪鱼的机械手相互配合做手术。据介绍,这是全球首款多模态图像融合腔镜手术机器人,其定位精度为0.5毫米,已开展71例人体临床试验,成功率达到100%,预计2026年获批产品注册证。
来到东风汽车的展台,“城市观察团”几名成员围着氢燃料电池电堆展开热烈讨论:“它加的是液态氢吗?”“氢燃料和电能比起来,哪种新能源的使用成本更高?”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氢燃料电池电堆已经应用于东风49T商用车,目前其功率是国际水平的两倍,冷启动温度比国际水平低10℃。
展厅中,全球首套玻璃存储系统引起“城市观察团”高度关注。不同于普通玻璃,眼前由石英玻璃制成的存储器只有光盘大小,其容量可存储上万部电影。此外,它防火防水、耐紫外线和电磁辐射,几乎没有能耗,而且能够永久使用。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玻璃存储器已应用于商业。“城市观察团”充满期待:“希望这项技术早点转化为消费级产品。”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每项“尖刀”技术攻关项目都有一家接力部门、一款“尖刀”产品、一个示范场景、一家应用单位和一家投资机构。
“政府、企业、高校、市场、金融一起发力,支持我们的‘尖刀’技术落地转化。”湖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透露,2023年6月立项以来,湖北首批29项“尖刀”技术攻关项目已产生42项标志性成果,还有一批“尖刀”技术正处于小试阶段。
北武院加快开发大型社会模拟器2.0
机器人打太极拳被赞“好丝滑”
来到北武院,“城市观察团”首先被一款就医智能体“济大夫”吸引。工作人员向屏幕里的数字人“济大夫”陈述症状,“济大夫”秒回就诊建议。
据介绍,这是北武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发的“人工智能+医疗”项目,市民在移动端“掌上同济”即可体验。“济大夫”不仅能初步诊断病情、引导挂号,还可以将患者信息传递给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大大提高就诊效率。目前,“济大夫”已将患者的误挂科室率从18%降至6%。
随后,“城市观察团”成员踊跃体验VR科普项目“文明一万年”。大家戴上头显,瞬间穿越到渔猎社会。在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打太极拳的画面被赞“好丝滑”。在2025光谷马拉松中担任“啦啦队”的机器人也现场演示击鼓。
这些只是北武院依托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大型社会模拟器技术栈的部分应用场景。据了解,依托该技术栈,北武院在能源、交通、航运、法律等行业展开AI+应用,既能节约行业成本,又能发挥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等作用。
此外,依托东湖高新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大型社会模拟器已建模个体、组织、市场、政府、交通、公共资源等6类社会要素,并实现多要素之间的交互演化。在此基础上,北武院广泛开展交通与公共安全治理、预警与安全监管、人口与公共资源配置等相关社会实验,推进智能交通、低空经济、未来社区、火灾模拟逃生等典型场景的创新实践,创新性地构建了“天—地—人”协同治理体系,逐步形成智能社会治理的“光谷模式”。
据悉,北武院“大型社会模拟器”已获批湖北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正加快开发2.0版本。
“五个中心”化为生动实践
市直机关干部深感责任在肩
本次探访活动征集阶段,市直各单位便踊跃报名参加“城市观察团”,甚至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探访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感受很深,收获颇多。”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孙权认为,北武院以技术创新、场景落地和生态引领为核心,将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定位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创实践,其技术筑基、文化赋能的应用模式既彰显了科研机构的前沿底色,又扛起了社会责任。
“正是创新的‘尖刀’力量驱动着现代化大武汉建设的航程,我深感振奋!”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青年干部张珩彬认为,这些硬核科技既是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生动注脚,也彰显了区域金融中心的资本活力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应用前景,更夯实了国际交往中心的实体根基。他说,目前,市残联正在积极探索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残疾人康复,让科技攻关的成果造福于特殊人群。
“通过本次探访活动,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科协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干部严浩表示,将立足岗位,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工作,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五个中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城市观察团”还将走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和生态湿地,探访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努力在全省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长江日报记者万凌 通讯员韩珊 李翠华)
【吴晓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