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4日讯(记者李琴 通讯员赵芸)“老牌企业转型,必须探索新路。” 近日,在光谷海外人才创新园的办公室内,武汉索元数据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元数据)总经理叶张辉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了一款名为“百业先问®”的产业大数据平台。这个被称作“科技情报大脑”的系统,正为产业决策装上数据“导航仪”。

索元数据是湖北联投东湖高新集团旗下子公司。东湖高新集团已在全球运营47个产业园区,从“开发销售”转向“产业服务与投资”的过程中,企业面临三大痛点难题:如何科学选定区域产业方向?怎样精准诊断产业链短板?如何从海量企业中识别真正具有创新实力的伙伴?
“我们的答案是,用数据穿透表象。”叶张辉介绍,2023年,东湖高新集团成立索元数据,自主研发“百业先问®”产业大数据平台。
“相较于常规的工商资料,发明专利才是衡量企业硬科技实力的关键指标。”叶张辉说,平台与国家部委合作,获取全球全量发明专利数据,并融合工商数据、顶刊文献、招投标等多元信息数据,搭建起一个交叉验证的“数据地基”。
记者在其官网看到,平台收录了从1984年第一家民营企业至今的全量产业数据,其中包含1.8亿多条全球专利、2000多万篇国际顶刊文献等。
海量数据曾带来技术挑战。研发负责人梁珩回忆:“初期采用传统技术,检索响应需十几秒。”团队大胆引入湖仓一体化、向量化数仓等技术,成功把响应时间压缩到1秒以内,为实时决策创造了条件。
如今,“百业先问®”平台已形成因地制宜、产业图谱、科创评价等核心模块,其AI能力可自动解析产业链、生成报告、挖掘企业关联,并将艰深专利转化为易懂信息,真正赋能决策。
平台的效果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在荆州,数据分析建议当地发展“预制菜”产业,并精准锁定一家已掌握锁鲜技术的本地企业。在黄冈,面对“硅矿深加工缺技术”的争议,平台迅速匹配到本地高校一位掌握核心提纯技术的教授,最终促成生产线落地,让“沉睡”的科研成果活起来。
今年以来,索元数据又将目光瞄准半导体、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能力延伸至研发创新源头。“我们正着力打造新材料垂类大模型。”叶张辉介绍,“将企业、高校的历史实验数据输入模型,目标是预测技术方向、降低试错成本,加快研发进程。”
目前,该垂类大模型演示版已完成,正与行业龙头对接。这也标志着索元数据从辅助宏观产业治理,迈向了赋能微观研发创新的新阶段。
【吴晓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