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4日讯 11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承办的2025年《国家科学评论》地球科学前沿论坛在武汉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地球宜居性演化”,系统梳理和探讨“地球宜居性演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向,凝练亟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和宜居地球建设。

大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这是《国家科学评论》组织召开的首次地球科学前沿论坛。大会主席、《国家科学评论》主编白春礼院士,大会执行主席、《国家科学评论》副主编周忠和院士,大会执行主席郭正堂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徐义刚、于贵瑞、谢树成、张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李建威在致辞中表示,地球的宜居性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资源环境危机、自然灾害频发等重大问题的挑战,推动地球系统科学的创新发展是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期待与会专家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在学术争鸣中启迪思想,携手推动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为宜居地球建设贡献智慧。

白春礼致辞。通讯员供图
白春礼院士表示,《国家科学评论》系列前沿论坛是基于期刊拓展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的举措之一,也是该期刊践行推动学科交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使命的生动体现。他希望与会学者深入探讨地球系统演化的核心机制,直面当前科学认知中的争议与挑战,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推动理论创新与方法突破。
周忠和院士重点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创新会议形式。他希望每一位报告专家能够围绕相关科学问题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鼓励围绕若干难题展开学术辩论,激发科学家之间的观点碰撞,推动对相关科学问题的认识,形成自由争鸣的学术氛围,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郭正堂院士作题为《圈层动力过程整合与未来地球科学》的大会主旨报告。他系统阐述了圈层动力过程整合是地球科学正在响起的一个新的“主旋律”,指出圈层动力过程整合可能是地学下一个重大理论的突破口,强调圈层动力过程整合需要科学理念的变革、科学方法学的变革。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报告中,包括徐义刚院士在内的29位专家学者围绕“宜居地球与行星科学”“宜居地球的陆—海—气相互作用”“宜居星球的挥发分”“宜居地球与生物演化”四大主题作大会学术报告,通过学术辩论等方式与参会代表展开研讨。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 宋虎跃 孙彦钦)
【吴晓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