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只松鼠”企业在内部推行以“鼠”字为前缀的花名文化,员工给自己取个类似“松鼠老爹”“鼠小仁”之类的内部代号,引来不少网友的批评,诸如“职场殖民”“剥夺人格”等。
如此上纲上线,不禁要问:是否如今的舆论已惯于从一切缝隙中嗅出“压迫”的气息,连企业内部代号,也要掘地三尺、大做文章?
放眼职场,这类做法何其常见。外企通行英文名,阿里巴巴以“风清扬”“逍遥子”等武侠角色为花名,拼多多早期团队互喊水果蔬菜名称,迪士尼员工互喊卡通角色。企业内部营造特定的工作场景与氛围,是管理常规。怎么到了“三只松鼠”,一个内部代号就突然十恶不赦,仿佛这是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
将花名拔高到“职场殖民”,未免小题大做,在义愤填膺之前,可曾问过内部员工真实感受?只要不是强制,又有什么要紧?
什么是真问题?欠薪、加班、歧视、性骚扰、劳动安全——这些才真正关乎劳动者的生存尊严与切身权益,才是舆论应当紧盯不放、持续追问的焦点。当下某些批评,陷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陷阱,把文化风格夸大为原则压迫。看似立意进步,实则空洞无物,反让真正需要改革的真问题,在词语的通货膨胀中失焦、失声。
(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