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举水河畔的新洲区邾城街道巴徐村,是湖北省首个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的行政村。村里道路干净整洁,自然资源优越,传承600年的“八巷九弄”古村落格局里存有不少风格独特的老宅子。
优美的村湾环境吸引客商的投资目光。巴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国栋带头引领文明乡风,让年轻的客商安心创业,纷纷成为“新村民”。他精准抓住正在萌芽的土特产市场,以强村公司为主体探索特产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村民不担风险地参与其中,开拓又一条致富路径。

徐国栋。 (本人供图)
“事事带头,村民不敢做、犹豫做的事,我来做。”徐国栋说。他先后获评湖北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武汉市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等称号。
招商只用“一张名片”
引来摄影骑马等十多种文旅业态
巴徐村创办的武汉市首个综合性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曾带动村民入股130多万元。村民发展兴致极高,一周内拆除上百个旱厕、70多个散户养殖点。可旅游产业一直不温不火,多年来只发展了采摘这一种业态。

美丽的巴徐村。 (徐国栋 供图)
2022年,徐国栋通过短视频平台认识“95后”创业者方若名,彼时他正在武汉周边改造闲置老宅向城里人出租。受邀来到巴徐村考察后,方若名很快为巴徐村找到第一位想租老宅改造的租户。然而,老宅原主人迟迟没有签协议,徐国栋让方若名放心把事情交给村党支部,自己三天两头往镇上跑。
“村民一家在镇上都有房子,就是想着每年要回老宅祭祖,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土生土长的徐国栋比外人更了解乡俗,很快就问出原因。几番工作之后,这位村民终于答应出租老宅。
第一套老宅租出去后,后续工作顺畅许多。方若名成了巴徐村的“招商大使”,推荐项目时会特别注重吸引“新村民”下乡创业。徐国栋则坚持只用“巴徐村”一张名片招引新业态——客商无需与村民直接接触,村里的土地流转、老宅出租等全部由村党支部带领强村公司代理、负责,客商遇到的需求或问题也直接找村党支部出面解决。

徐国栋(左二)与村民坐在一起议事。 (徐国栋 供图)
黄冈姑娘徐巧林租下村头千余平方米废弃鸡舍打造拾光晓院摄影工作室,屋内外布置了秋千、花架等20余个拍摄场景,月均接待客户超200组。河南人左丽轩租下一片空地开起“左罗马术俱乐部”,引进多种优良马匹,开设英式马术、骑马游乐、马术体验、马术婚庆等项目,生意火热。
如今,巴徐村已聚集起书画院、研学基地等10余种业态,80后、90后创业者占比超六成,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达数十万元。
发展产业“村委兜底”
村民零负担开拓新致富路
一连几日天气晴好,巴徐村村民的院子飘来咸菜香。这是徐国栋正在试水的土特产新产业。

巴徐村全景。 (徐国栋 供图)
村里旅游业态丰富后,每周都有旅游大巴进村。去年,徐国栋发现很多游客结束旅程时,总会带上几份村民自制的麦酱、腌咸菜。他粗略统计了一下,咸菜一年销售额有二三十万元,便萌生了培育巴徐村土特产品牌的想法。
“发展新产业之初,村民往往不清楚要怎么做。村党支部和强村公司要带头干、兜底干,考虑周全,稳步推进。”徐国栋说。
咸菜一年四季都能腌,但要让这种土特产保有新洲本地的独特风味,每年国庆节后是最佳时机。今年10月开始,徐国栋发动村民一起腌咸菜,还邀请新洲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到村里现场指导开办小作坊。
他为村民提供了多种参与方式,既可以由小作坊直接提供腌好的成品,由强村公司完成销售工作;也可以由强村公司收购村民家里多余的蔬菜,集中到小作坊里进行加工。小作坊招聘村民切菜、腌菜等,预计能带动20多名村民加入。
“销售土特产的收入,是直接卖菜的两倍以上。不仅让村民动起来了,也有了新的收入途径。”徐国栋说。

美丽的巴徐村。 (徐国栋 供图)
巴徐村吸引9家企业和公益组织入驻,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流转土地1300余亩,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这些自发形成的小产业更撬动了大投资,总投资2.2亿元的新洲邾城田园综合体项目“津津邾城,在河之洲”落地于此,已开启前期建设准备。
新项目将在举水河畔打造一片黄金沙滩乐园,徐国栋将目光放在了河对岸。他计划以强村公司为主体投资,在这里建设8到10栋吊脚楼民宿,把文旅风光变成村民实打实的收益。
(长江日报记者 秦璟)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