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雷达”全国打“黑飞”

中科星图慧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慧安”)有一支10余人的团队,他们在同事眼里颇为“神秘”,极少出现在位于青山区红卫路街道青山数谷写字楼里的公司总部,全国各地打“黑飞”无人机是他们的日常。

中科星图慧安低空安全团队在野外进行作业。  中科星图慧安 供图

11月27日,广州天河区一大型体育场馆附近,中科星图慧安低空安全团队紧锣密鼓地调试低空防护系统。这群平均年龄仅30岁的年轻人,自11月21日顺利完成第十五届全运会低空安全保障任务,没来得及休息,再次投入到残运会的低空安全保障工作中。

他们计划在12月2日前完成系统调试的准备工作,迎接12月8日举行的全国残运会开幕式,并一直坚守到12月15日的赛事闭幕。

团队负责人介绍,通过将光电探测设备、无线电侦测、干扰、诱骗设备等终端设备,接入到公司自主研发的“御航低空反无平台”,形成一个覆盖半径可达5公里的预警防护区。

中科星图慧安工作人员正在研发系统。  中科星图慧安 供图

这套系统是如何发现“黑飞”无人机的呢?团队负责人讲述了一起发生在全运会期间的“黑飞”案例:一大型体育场馆内正在举办某项比赛决赛,当比赛进行正激烈时,无线电侦测系统发出异常提醒。

AI秒级识别非法飞行。一分钟不到,截取到无人机回传的拍摄画面,遥感信息技术识别出“黑飞”无人机类型、运行高度、速度等,锁定其位置,追踪到无人机控制者区位。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发送到现场安保人员手机上。安保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实时更新的追踪信息,精准找到“黑飞”无人机飞手。

一部手机就是一条无线电波,现场数千名观众,意味着要从成千上万条无线电信号中识别出“黑飞”无人机,是怎么做到的呢?该负责人解释说,手机电波信号和无人机电波信号,分别处于不同的信号频段,只用盯紧无人机所处的固定电波频道。“每一台无人机都自带一个‘身份证’,赛前会对合作无人机进行登记,发送通信协议,实现敌我识别”。

从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我国低空经济加快从“云端”走向现实。

自2023年,聚焦数字地球技术的中科星图公司将公共安全全国总部中科星图慧安落子武汉,两年时间,中科星图慧安组建起160人的团队。今年年初,该企业在智慧应急、智慧警务、城市安全等业务基础上,拓展低空安全领域业务。

“随着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物流配送等众多新兴产业机遇,低空安全保障着低空经济“飞”得高,也飞得稳。”中科星图慧安负责人说。

如今,这支成立不足一年的低空安防团队,足迹已遍布京津冀、长三角及大湾区等地,执行了多场重要活动的低空防护任务。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魏涵玉 肖灵)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