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机制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未来五年最核心的任务。”11月28日,在第三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的分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余兴安围绕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发表观点。

余兴安在论坛上发言。
余兴安表示,人力资源服务开展的活动,和本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国民社会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要紧密围绕国家的地方发展战略拓展业务”。
在这一过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不可或缺。“人力资源服务具有很强的信息服务属性,我们正赶上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改革浪潮。”余兴安认为,正是在合适的发展阶段契合了技术革新的机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长足进步。
谈及行业生态构建,余兴安提出,人力资源服务应与法律服务、财政服务、商务服务等一系列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促进聚集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实现行业生态的协同升级。同时,他特别强调了行业的社会价值导向:“人力资源服务业始终要将社会效应置于首位。人力资源服务全行业都有某种公益属性,人力资源服务的经营者要有清醒的认知。”
围绕人力资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余兴安在论坛上分享了九大核心判断:一是以匹配为核心功能没有改变,但行业整体结构正在加速调整;二是作为全社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的角色特征日益明显;三是跨界融合中人力资源服务正在失去边界,但业务空间得以拓展;四是灵活用工(就业)服务将成为最重要的增长领域,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五是依托优惠政策、人脉关系求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法令规章的硬约束不断增强;六是智能化时代到来,人机协同成为最普遍的工作方式;七是技术壁垒提高了创业门槛,并对创新能力提出新要求,全行业的专业特质进一步凸显;八是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规模较大的企业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九是迈向广阔的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但要稳慎而行。
(长江日报记者周恋芹 通讯员任舟唯 张婧)
【编辑:丁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