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呼声,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5月26日,我市召开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武汉经开区、新洲区、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发改委、市民政局五个区和单位作交流发言。



社区上门为党员家庭公开挂牌。记者杨涛 摄

大家表示,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响应省委、市委号召,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切实把工作做在群众心坎上。

武汉经开区

区领导包保重点项目、企业现场督办解难题

拿出硬招实招,切实助企纾困。瞄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堵点,从强链、补链着手,拿出真金白银,促进神龙、东风乘用车等产量提升。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优质配套企业,提高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配套率、稳定性和竞争力。区领导包保111个重点项目和企业,每周现场督办,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千方百计让市场主体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

针对重点难点,有效化解矛盾。对群众反映的28个突出问题,实行“五个一”化解机制(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包到底),一案一号、清单管理、销号清零。

回应群众期盼,积极排忧解难。加快推进汉南人民医院、爱莎国际学校、鲁迅书店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补齐汉南、军山地区公共资源不足的短板。在全区广泛开展干部和困难家庭“攀穷亲、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主动靠前关心和扶助独居老人、特困人员及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

新洲区

满足群众更好期盼 加快旧城改造、新城建设

紧盯企业现实问题、实际困难,因企施策,主动将减税降费、金融帮扶等普惠性纾困政策送上门。针对制造业、建筑业等重点行业,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助力行业转型升级、走出困境。

结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围绕上学、就医、住房、养老、快速出行、安全饮水等更好的期盼,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区级医院升级和街镇卫生院提档,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养老设施,强化“四好农村路”管护机制,建成直达武汉主城区的“五路八桥”快速路,完善城乡“共饮长江水”供水体系。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区级领导到街镇、村社区、企业走访,包案限期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群众集中反映、长期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创新办法措施予以解决。

推动资源平台力量向街镇、村社区下沉,广泛开展干群结对、定期走访活动,及时察民情晓民意,密切干群关系,梳理“三张清单”,建立台账、厘清举措、明确责任、销号办结,提高工作实效性。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做到“三个到位”确保走深走实

做到组织发动到位,督促市直单位结合自身职责,制定实施方案,把握目标要求,明确活动任务,明晰方式措施,抓好动员发动,使党员干部方向清、任务明、行动快。

做到人员下沉到位,依托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局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基层党建联系点等载体,引导各单位结合党务综合、群团工作、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管理等不同板块的单位职责,有针对性地深入服务对象、基层单位、生产一线,应下尽下,身入心到。

做到工作推进到位,采取工作提示、信息搜集、调研督导、宣传推介、党建考评等方法,推动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落实联系基层单位、解决反映强烈问题、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形成问题、任务、效果清单,把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作做实做到位。

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领导干部帮扶企业”活动等,纳入到下基层实践活动统筹进行,把市直机关正在开展的相关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具体载体,推动下基层实践活动具体化,提高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市发改委

谋划储备“工具箱”纾困扶持政策直达快享

组织实施“一保一联一帮扶”。建立市领导包保、市直有关部门包联、各区帮扶的“一保一联一帮扶”机制,市领导对102家重点企业“一对一”包保,市直部门对1056家企业“点对点”包联,精准摸排企业经营情况,上门落实各级惠企政策,推动困难及时发现、问题闭环解决。

着力纾困扶持政策直达快享。抓紧落实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的6方面33项稳经济措施等国家政策,加快实施《武汉市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促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的若干举措》32条。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谋划储备一批新的“政策包”和“工具箱”,推进政策持续落地,形成政策合力。

狠抓投资项目靠前服务。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城乡建设、交通枢纽、园林绿化、四水共治等“五个三”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全年实施1445个“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优服务”项目。加速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尽快启动183个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活力。以“三张清单”为抓手,强化动态对标,推进32项省级创新试点事项,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的通报督办,确保156项年度改革任务有序完成。

市民政局

“五社”联动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指导社区用好用活党员干部下沉的资源力量,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合力改进社区纳凉取暖、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对独居、空巢、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群体定期开展关爱巡访。

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作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围绕“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组织全市民政干部职工深入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机构送关爱,适时在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组织开展“爱心开放日”活动,为老年人、孤残儿童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关怀保障。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一批智慧养老机构、智能养老社区、家庭养老院,满足群众多元化养老需求。

围绕“弱有所扶”,构建全面覆盖、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人员及时提供相应救助。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编辑:侯方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